珥陵左墓桥,“寻根热”催生华丽嬗变

核心提示: 珥陵镇黄埝桥村所属的左墓桥自然村,在我市三千多个自然村中原本并不起眼。但近几年来,随着全国左氏“寻根热”的兴起,左墓桥村一下子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俨然成为全国左氏族人的“圣地”之一,在左氏族人和村民的积极推进下,村上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名不见经传的乡间小村,如今成了引人瞩目的历史文化名村。

纪念馆内陈列的江西永新明嘉靖版左氏宗谱

纪念馆内陈列的江西永新明嘉靖版左氏宗谱

纪念馆内陈列的家谱

纪念馆内陈列的家谱

纪念馆内陈列的左氏名人

纪念馆内陈列的左氏名人

(主照)新落成的左氏文化纪念馆外观 (1)

(主照)新落成的左氏文化纪念馆外观 (1)

丹阳左墓桥左氏介绍纪念馆内的祖先牌位

丹阳左墓桥左氏介绍纪念馆内的祖先牌位

(不要做主图)左墓桥村郭氏企业家斥资建造的牌坊和石亭

左墓桥村郭氏企业家斥资建造的牌坊和石亭

珥陵镇黄埝桥村所属的左墓桥自然村,在我市三千多个自然村中原本并不起眼。但近几年来,随着全国左氏“寻根热”的兴起,左墓桥村一下子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俨然成为全国左氏族人的“圣地”之一,在左氏族人和村民的积极推进下,村上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名不见经传的乡间小村,如今成了引人瞩目的历史文化名村。

记者寻访:千年古村打响文化品牌

沿丹金公路向南过珥陵集镇,不多远就能看到一座跨河公路桥——左墓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里原本是一座古桥,因是左氏祖墓所在地而得名左墓桥。左墓桥下的战备河东西蜿蜒流淌,向西便是著名的左墓桥村。

再次来到左墓桥村,记者发现如今的左墓桥村已是“高大上”。在通往村中的入口处,老远就能看到一座高大气派的石牌坊,硕大的石柱构成气派的大门楼,上额手书“左墓桥村”四个金色大字。牌坊的正反面都镌刻着大字和楹联,灵动的书法和飞檐翘角的牌楼交相辉映。而在牌坊的南侧,一座四角花岗岩亭也已落成,与牌坊互为映衬,充满了古韵。村民们告诉记者,全国各地左氏来左墓桥寻根问祖后,左墓桥村声名鹊起,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的自豪感。村中两位郭姓老板了解到左墓桥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后,去年自发修建了牌坊和石亭,作为村里喜迎各方来客的文化景点。其中,从事建材经营的郭双进先生为修建牌坊独自斥资17万元。

一个多月前,左墓桥村上再次迎来盛事,全国左氏族人自发投资兴建的左氏文化纪念馆落成对外开放。在左氏宗祠被毁后数十年,左氏族人在丹阳有了属于自己的祭祖追思先人的场所,这成为全国左氏家族历史上里程碑式事件。

在左墓桥村退休老师左海荣的陪同下,记者慕名前往参观左氏文化纪念馆。从村中向西走出不远,一座粉墙黛瓦的仿古建筑呈现在记者眼前。这是左氏族人群策群力发起建造的一座公益性建筑,又名“左氏三都堂祖祠”,既可以满足族人祭祀祖先,又全面展示了左氏数千年历史文化。

记者看到,纪念馆为三开间仿古建筑,房顶两侧有高大的马头墙,堂前是木雕结构的中式回廊,古色古香。纪念馆内正中供奉着左思、左恢等历代名人的牌位,供族人凭吊。两侧则是精心布置的左氏历史文化展览,介绍了全国左氏源流和繁衍变迁。在玻璃展柜内,陈列有介绍左宗棠、左权等左氏名人的书籍,尤其是精心搜集陈列了全国各地新编的《左氏宗谱》。记者了解到,目前江西等地保留着多部老版的《左氏宗谱》,其中不乏珍贵的明代家谱。

这些家谱中无一例外都有“丹阳珥陵左氏源流”等篇章,明确记载其祖先发祥于丹阳珥陵。

据村民介绍,左氏文化纪念馆得到了全国左氏族人和村民的大力支持,现已投资40多万元,很快就完成了征地和主体建筑施工。退休老教师左坚回忆去年纪念馆举行“上梁”典礼时津津乐道:村上几位老太自发做了千余只馒头、米糕和粽子。当天,附近各地的村民都赶过来,按照传统风俗都拿到了馒头和糕点,个个满意而归。

情景再现:左氏寻根联谊焕发活力

左氏文化纪念馆能在丹阳落成,直接原因是丹阳珥陵左墓桥的历史地位决定的。我们不妨借鉴电影的蒙太奇艺术手法,对珥陵左氏历史和寻根活动作一回顾。

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名著《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竞相传抄,洛阳纸贵”典故因此而来。左思死后赐葬“曲阿(今丹阳)金沙景塘(今属于金坛)之南”。左思长子伯玉庐墓以居,子孙遂以丹阳为地望。左伯玉之孙左恢死后归葬丹阳珥陵珥村,其旁有港、有桥,皆以左墓名之。”唐代末年,左思后人左思贤生左英、左霸二子,左英生三子,长子左邺就是左思贤的长孙,生于丹阳珥村。左邺在南唐时官至衡州司马,避乱徙家江吉之永新逢桥(现江西永新县怀忠镇左坊村),成为江西左氏鼻祖。此后,江西左氏又繁衍至湖南、湖北、安徽、云南、贵州、广东、广西、陕西、四川等地区,名人辈出,其中最著名的是晚晴名臣左宗棠和抗日名将左权。

因此,中国各地的《左氏家谱》在谱头的序言、前言或概述中,都称本支左氏是“丹阳珥陵左氏”。丹阳珥陵左墓桥因独特的历史地位成为全国左氏族人的“圣地”。然而,限于各种条件,千百年来,各地左氏族人未能踏上丹阳这块热土。

时隔千年,2014年11月,在北京工作的湖北潜江左氏后裔左代华等在寻根中首次来到丹阳,随即于12月下旬发动全国各地左氏首次组团来到左墓桥村。然而,经历岁月的涤荡,他们在祖居地却面临“无家谱可考,无祖墓可祭,无远祖碑可拜”的尴尬局面,由此萌发立碑和修家谱的心愿。

2015年6月6日,全国13个省、市的近百名左氏族人来到丹阳和金坛,参加“左氏祖居地”文化碑树碑活动,左氏族人经过研讨后作出在丹阳筹建左氏文化纪念馆和祖祠、重修《左氏家谱》的决议,当场筹资十多万元。

2016年5月,左氏文化纪念馆如期建成,全国各地的百余名左氏族人再次来到左墓桥,共同庆祝这一盛事。本次活动由丹阳珥陵左氏修谱建祠委员会主办,北京军之旅文化发展中心、丹阳市姓氏文化研究会承办,来自全国16个省市区的百名左氏宗亲代表和本地左氏族人、热心村民、嘉宾共300多人,先后参加了一系列的左氏文化活动。

14日,部分左氏族人举行了祭祖仪式,参观了左墓桥村和有关历史遗迹。15日,虽然风雨交加,但是左氏族人的兴致都很高,他们分乘25辆汽车,打着家族旗帜、浩浩荡荡地驶向珥陵左墓桥村,举行左氏文化纪念馆(左氏三都堂祖祠)开馆仪式和“祭奠左氏先祖仪式”。当天中午,左氏文化纪念馆内开席26桌,左氏族人和左墓桥村全体村民欢聚一堂,气氛空前热烈。16日上午,左代华等16位左氏宗亲还参观了位于市档案局内的家谱馆,并与我市姓氏文化研究会成员座谈姓氏文化。

远景展望:姓氏联谊促进文化

复兴在今年5月的全国左氏寻根活动中,另一项重要的内容是讨论编修《丹阳珥陵左氏宗谱》。可喜的是,经过左氏族人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收集资料,珥陵源流左氏宗谱》已经定稿,即将付梓面世。由于丹阳《左氏宗谱》早已在“文革”中被毁,此次《珥陵源流左氏宗谱》的问世,将填补左氏谱牒文化研究的一段空白,同时将捐赠给国家图书馆以及全国省、市的近百家图书馆永久收藏。

与此同时,占地面积3亩多的左氏文化纪念馆落成后,极大地便利了全国左氏寻根问祖。纪念馆主体建筑完工后,还将启动16间厢房的建造,建筑规模将超过左墓桥村之前的左氏宗祠。

历经千年岁月洗礼,左墓桥村在全国左氏心中仍然地位崇高。来自陕西榆林的左长俊老人买了一张无座票,辗转30个小时,行程近二千公里。来自贵州遵义的左政特意把八旬高龄的父亲左玉明也请到丹阳参会。在左氏宗祠遗址处,来自江西的左苏云、左许文、左雪章三位老先生特意取回一些祖居地“圣土”,准备供奉于永新左氏祠堂内,以示不忘根在丹阳。江西逢桥左氏后裔左德良动情地说:逢桥左氏子孙流着丹阳的左氏血液,没有丹阳就没有逢桥左氏的兴旺。逢桥左氏与丹阳左氏手足同根,一脉相承,江河虽远,亲情难舍,丹阳是我左氏子孙永远的家。”江西九江的左华青说:“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和利用好左氏文化纪念馆,把纪念馆建成尊祖敬宗、敦亲睦族、教化子弟、熏陶精英的文化场所。”丹阳珥陵左墓桥左氏代表左海荣表示,左氏族人只用了短短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就在珥陵左氏祖居地完成三件大事:宗谱修成、三块文化碑竖立、三都堂左氏祖祠落成”,这是大家共同付出、众志成城的结果,凝聚了全国热心左氏宗亲和珥陵本地左氏族人以及各界朋友们的热情、亲情、友情。

我市资深文史研究专家杨再年在左氏文化纪念馆开馆仪式上称,左氏文化纪念馆建成后,古城丹阳文苑又绽放了一枝艳丽的奇葩,他希望将左氏文化纪念馆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成左氏宗人缅怀先祖伟业,激励后生前行的场所,使之成为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平台,凝聚、传递正能量。

有关人士认为,当今是信息化社会和互联网时代,全国左氏族人经过共同努力,通过树碑、建坊、开馆、修谱等一系列活动,尽可能整合、修复历史碎片,还原家族历史,并实现了良性循环。左氏在丹阳的一系列寻根活动,表明姓氏家族文化已经成为热潮,由此带动了家族和谐和文化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殷显春文/摄)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