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农村妇女创业创新“她力量”

核心提示: 作为国内最大的反季节草菇生产基地,江苏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科技创新和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仅实现了草菇、金针菇的清洁化、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智能化管理,还辐射带动了当地及周边地区1200多名妇女走上了种菇致富之路。

释放农村妇女创业创新“她力量”——

写在全省农村妇女创业创新行动现场推进会在丹召开之际

       

每天一早,位于皇塘镇蒋墅的江苏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几辆装有草菇等食用菌的保鲜车便准时从这里出发,前往上海等地市场。作为国内最大的反季节草菇生产基地,这里通过科技创新和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仅实现了草菇、金针菇的清洁化、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智能化管理,还辐射带动了当地及周边地区1200多名妇女走上了种菇致富之路。公司总经理姜小红先后荣获全国“双学双比”先进女能手、全国劳模、百强农产品经纪人等殊荣。

姜小红只是我市农村妇女创业创新行动中的一个典型。

近年来,我市一直把实施“创业创新巾帼行动”作为服务大局的着力点,以“双学双比”活动为载体,引导和带领广大农村妇女投身创业创新,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妇女创业创新项目,使他们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半边天”作用,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

打造“巾帼”招牌,着力基地带动

近年来,我市从推动妇女创业就业着手、以带动妇女增收致富为目标,重引导、强扶持、树典型、广宣传,积极推进我市各类巾帼示范基地创建。

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巾帼基地56个,其中省级13个,国家级2个,覆盖女性农民约万余人,切实起到了“建好一个基地、引领一批妇女、致富一方家庭”的良好效果。我市巾帼基地突出了广泛性和先进性,基地的经营范围遍及农林牧渔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多个行业。目前,我市由基地带动建立的妇女专业合作组织19个,女社员达1500余人,带动女劳力6000余人。

此外,各地巾帼示范基地还以科技促发展、以创新促转型。

仅2013年以来,全市各类巾帼基地获科技项目专利200余项,获项目资金扶持600多万元,拥有博士后、院士工作站3个,一批巾帼基地通过引入“互联网+模式”,推动了产业创新。

目前,全市各类巾帼基地已辐射带动1200多名妇女创业,吸收15000多名妇女就业,帮助23000多名妇女增收致富,女性创业者年均增收5万元,合作社女社员年均增收近2万元,一般就业人员年均增收万余元。同时,以“一村一品”为特色的巾帼特色农产品基地已经形成,并涌现出“吟春碧芽”有机茶、“康韵”食用菌、翠云天、江南特粳、桑园圣树农产品及“圣布凡”等多个省级以上品牌,带来了倍增效益。

强化政策扶持,助力巾帼创业就业

在推动农村妇女创业创新过程中,我市以“创业带动就业”为重点,通过点上政府农发资金补助和面上信贷扶持,强化政策助动,实现创业扶持深入化、巾帼信贷服务全程化、科技创新联盟实效化、巾帼家庭服务品牌化,坚持发展为先、服务为上,努力为妇女创业创新搭建平台,不断拓展女性创业就业领域与途径,使广大妇女就业有岗位、创业有平台、发展有基础。

多年来,我市多方位搭建妇女就业创业援助平台,通过开设“春风送岗”、“智囊团”、“意识教育”、“女性社团”、“妇女小贷”等项目,充分整合资源,为女性创业就业做好指导、宣传、服务、扶持各项工作。同时,各级妇联深化“双学双比”和“巾帼建功”两大主题活动内涵,为女性科技创新营造发展环境。坚持推进科技立项工作,争取科技部门支持,推进清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草药、延陵女大学生王六花宿根花卉种植等一批巾帼科技创新项目立项,并组织巾帼文明岗女科技人员、女企业家等与10个省级“妇女儿童之家”结对,开展与女农民科技牵手、项目合作、资金扶持、城乡环境整治等,千方百计地为城乡妇女统筹发展搭建平台,加大女致富带头人、女经纪人培训,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

此外,市妇联还多角度强化巾帼家庭服务品牌化建设,进一步强化丹阳“好苏嫂”、“姐妹服务中心”家政服务中介、培训机构规范化建设,推进我市家庭服务品牌化进程,提高社区就业安置能力。

引领留守妇女,迈上就业增收路

为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突出问题,使她们找到创业致富的有效途径,我市通过“三建三促”,加快建设“留守妇女幸福家园”,引领农村留守妇女迈上科学发展致富之路。

一方面,我市积极利用巾帼示范基地,吸引周边妇女就业增收。一批以农业致富女能人为带头人的种养殖特色基地相继挂牌。留守妇女就地发展致富的梦想成为现实。另一方面,在延陵等镇建立了农村留守妇女互助组织,促进留守妇女互帮互助。这些农村留守妇女“互助组”,有效地解决了留守妇女在农业生产劳动中的困难,同时还起到了精神上互慰、生活上互助等作用。通过“三抓”,即:抓文明创建,以家庭和谐促镇风文明;抓权益维护,以家庭平安促农村社会稳定;抓活动开展,丰富留守妇女的文化生活,使互助小组真正发挥作用。通过“四扶”,即:精神上扶志、生活上扶贫、能力上扶技、经济上扶业,让妇女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此外,针对农村留守妇女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不易就业而赋闲在家的情况,我市建立巾帼培训教育阵地,利用劳动、农业、成教、网络远程等已有培训阵地,通过开设月嫂、家政、蔬菜、苗木栽培等多种课程、组织科技观摩等形式,引导留守妇女树立新观念、掌握新技能,促进留守妇女能力提升。据统计,近三年来,市、镇各级各类巾帼培训教育基地完成留守妇女培训三千多人次,就业率达62%,帮助了一大批农村妇女立足种植、养殖项目实现创业增收。不少留守妇女踊跃参与农业结构调整,在发展种养业和加工业上勇挑大梁。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