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式上的“丹阳面孔”(2)

—— 记录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的丹阳人

核心提示: 在接受检阅的“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里,有一位90后帅小伙,他的名字叫姚铖。据了解,姚铖是延陵镇延星村人,于1995年出生,2013年9月从丹阳技校毕业后参军入伍。今年年初,在浙江某部服役的他因在部队表现突出被选中执行大阅兵任务,安排在“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

               

25

 

姚铖:参加阅兵是一辈子的荣耀

在接受检阅的“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里,有一位90后帅小伙,他的名字叫姚铖。据了解,姚铖是延陵镇延星村人,于1995年出生,2013年9月从丹阳技校毕业后参军入伍。今年年初,在浙江某部服役的他因在部队表现突出被选中执行大阅兵任务,安排在“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

在此次阅兵方队中,首次安排了10个英模部队方队参阅,第6个出场的便是“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

“妈,你儿子在第六方阵倒数第二排第十四个,记得看啊,一切安好,勿念。”这是姚铖在阅兵前一天发给妈妈的短信。收到儿子的短信通知后,其父母激动地几乎整夜未眠。9月3日一大早,父母就放下一切家务,带着女儿和小外孙一家人早早地围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电视直播,等待着儿子的身影从画面中闪过。10点半左右,当英模部队方队开始受阅时,二老更是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电视屏幕,心里默数:第六方阵倒数第二排第十四个。但由于电视画面切换太快、场面太大,他们没能清晰地看见儿子的身影。“但我们根据他提供的信息,大概找到了他可能所在的位置,当看到那有可能是儿子所在的方阵走过时我们还是激动地忍不住流泪,这场面真的是太震撼人心了,我们为儿子能参加这次大阅兵而感到自豪和骄傲。”姚铖父亲姚志良说。为了9月3日走过长安街的荣耀,姚铖已集训数月。从年初开始,姚铖就前往安徽参加训练,5月份又赴北京通州阅兵村参加集体训练。在训练期间,姚铖牢记使命,苦练精兵,在封闭式、高负荷、超强度的训练条件下,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高标准完成了各项训练任务。阅兵前,姚铖曾致电其父亲说:爸,如果您现在见到我肯定认不出我了,因为又黑又瘦了,但我觉得这样的我很充实,很自豪。参加阅兵是我一辈子的荣耀。”

26

 

龙翔:用镜头记录历史瞬间

在城市绿洲8幢2单元的龙翔家中,其母亲张洁正端坐在电视机前观看阅兵现场直播。在那气势磅礴的阅兵现场虽没有儿子龙翔的身影,但电视上这些现场拍摄的画面背后就站着她儿子,这些画面中的某一个可能就是他拍摄的。因为现任北京军区某部电视台台长、副团级干部龙翔就在阅兵现场担任着拍摄工作,他正在用镜头记录这气势磅礴的历史瞬间。

龙翔,1978年5月出生,1996年9月被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参谋学院录取,学习影视编导和摄影专业。毕业后留在某部政治部工作。在部队期间,因其突出的表现,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两次,自从从事军事新闻拍摄工作后,龙翔编导的军事视频经常被中央七套采用。

据了解,龙翔的父亲是我市的一名革命烈士,生前曾是成都军区独立坦克团通信连指导员,1979年10月18日在四川彭县某部因公牺牲,当时的龙翔年仅一岁。其母亲张杰告诉记者,可能是从小失去父亲的缘故,龙翔从小就表现出出乎常人的懂事和聪明,小小年纪的他竟懂事的接过父亲的责任和义务来照顾妈妈。张洁说:从幼儿园开始他就不让我接送上学,雨天也不让我去学校送伞,说他可以向住宿的同学借伞,其实是担心我,不想让我操心。大学四年,我甚至没去过他的学校,因为他说部队训练太苦,怕我看了之后会心疼舍不得他。”而最让张洁感动的是,龙翔上大学之前,他把家里所有的电器、电灯、自来水开关都检查一遍,把坏的和有可能存在隐患的全部换掉,他不想在他不在家的时候妈妈的生活出现任何不便。当他发现妈妈的自行车上没有车铃,就把自己车上的车铃卸下来装在妈妈的车上,希望妈妈出行安全……“龙翔天生要强,任何事情总要做得比别人好,从小学到大学,成绩都在班里名列前茅。选择军校和部队,也是想继承他父亲的事业。”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