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真正体会到‘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宁做战场鬼,不做亡国奴’的深刻含义。”在陵口乐善村老干部张锁林家中,84岁的他和86岁的张顺康沉痛地回忆着1938年的那段经历,虽说这段经历对于村里大多数人来说都没有亲眼看过或完整地听过,但是对于这两位姓张的长辈来说,无论时间隔多远、无论自己的年纪有多大,那段记忆中的“历史”清晰可现。尤其是在全国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二老一定要把这段历史详尽地说出来。
1938年,张锁林6岁,张顺康8岁。当年他们所在的村子主要由后善庄村和孔家村两个自然村组成。7月13日,两个日本兵先在村里轮奸了一位妇女,后又转到孔家村开始烧杀。“那位被糟蹋的村妇30多岁就郁郁而终了,在孔家村烧死的两个人更是让人惨不忍睹。”张锁林描述称,那两个日本兵在村里找了两张八仙桌,放到村边的竹林里,然后又在桌子上架了一把椅子,把村民绑坐在椅子上,同时八仙桌下方生火烧柴,两个村民就这么相继被活活烧死了!“这还不算,他们还烧掉了两栋民房,真是太残忍了!”回忆到这里,二老都悲痛不已。后来,村内一个外号为“大钉耙”的壮汉得知了日本兵犯下的恶行,忍无可忍,放下田里的活,操起农用工具就朝那两个兵冲去。“他当场打死了其中一个日本鬼子,另一个跑掉了!”张锁林回忆称,就是这个逃跑的日本兵给当时两个自然村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1938年7月14日,5个日本兵端着机关枪冲进后善庄村一阵扫射,一个年轻人不幸丧命。原来,那个逃跑的日本兵回去通风报信时将村子名搞混了,于是这5个搬来的日本救兵寻到了后善庄村报复!后来经过几番核实,张锁林得知了在机枪扫射中丧生的村民身份,当时年仅20岁的张志文。同一年12月15日,后善庄村的村民张永顺也在鬼子的扫荡中死于机枪扫射,年仅30岁。
这些沉痛的记忆像烙印一样深深地刻在二老当时幼小的心灵中,然而,同样在1938年的一天,虽然二老也记不清究竟是几月几日,但那“血淋淋”的场面实在难以忘却!时年8岁的张顺康比张锁林大两岁,看到日本兵已经懂得躲避,但是年幼一点的张锁林在一群鬼子进村时并没有意识到危险的降临,反而迎上前讨糖吃。
“那个时候,我们小孩子都把日本兵叫成‘大先生’,日本兵看到孩子不会立即下手,有时候会给块糖示好,但那根本就是表象。”张顺康清楚的记得,就在张锁林前去要糖的时候,他发现了藏在日本兵身后的大狗,这些狗都是训练有素的警犬!给完孩子糖后,日本兵就逮住了一位村民问路,谁知那村民根本听不懂日军问的什么,再加上这个人平时在村里话就少,结果没有“搭理”,这下可把日本兵惹怒了。只见鬼子头头做了一个手势,就看到那只大狗猛地把人扑倒,接着就是一阵撕咬,吓得前来要糖的小孩四处跑去,而这一切也被张顺康和张锁林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那个人的长绸子衣服被狗抓得碎了一地,满脸是血,可大狗还不松口,按照指令把那人直往河里拖……”张顺康称,那村民的惨样,他至今记得,同时也后怕如果那些日本兵放狗来咬村里的小孩会是怎样的可怕场景,幸运的是,那位险些被狗拖进河里的村民及时逃过一劫,保住了性命。
然而,让二老最最悲痛的还属日本兵给村里带来的经济重创,那使好几代人都无法从贫困中解脱出来。据二老回忆称,后善庄村和孔家村当时有7家规模较大的丝绸加工作坊,带动着全村人解决温饱问题,可是1938年至1940年间,日本兵对全村的烧杀抢夺,致使所有的丝绸加工点消失,全村人生活陷入困境。更让村民们深受打击的是,当时兼具仓储作用的祠堂也被日军火烧殆尽,就连赖以生活的农耕工具也烧完了……二老希望他们记忆中的这段“历史”能给后人一点思考和启示,将“铭记历史,不忘国耻”深入人心。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让这段“历史”重现更加有意义。
注:由于当年亲身经历时二老年幼,再加上时间久远,二老没有留下任何证明那段经历的资料,仅凭记忆中的深刻印象及后来征询的相关经历者搜集的信息才拼凑成较为完整的一段“历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