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时值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昨天上午,记者一行来到家住香草新村的史泽华老人家中。今年92岁高龄的史泽华老人作为一名抗战时期的国民党翻译联络官,不仅曾亲历过1945年9月2日日本在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向中、美、英、苏等国投降的签字仪式,还曾远赴日本东京,作为中国驻日本首批军事代表团的成员亲历了东京审判。
初见史老,他一身白色衬衫,一脸的慈祥。史老说,岁月不饶人,虽然自己身体上没什么大问题,但听力水平明显下降,视力也越来越差了,有时候想去写点什么都有些困难。不过,对于70年前的那段历史,史老依然清晰地记得一些场景。据史老介绍,当年,他在复旦大学里主修外语专业。日本投降后,他被国民政府征召为翻译官,隶属国防部,参与了密苏里号上对日的受降仪式以及随后的东京审判。对于史老来说,这是他一生中最自豪和光荣的一段历程。
“那一年,我24岁,他们(国民政府)从复旦大学征召翻译官,最后就选了我一个人。当时我十分高兴,作为一名爱国学生,我知道,这是一项无上光荣的使命。”史老回忆道,东京审判期间,国内陆续向东京派出了多批军事代表团,而他则是作为第一批代表团成员去的日本。首批成员中有中国代表团团长、国民党陆军中将朱世明及其随行人员十余人。“我记得,我是1946年2月25日到的东京。没想到,这一去就是两年多,直到1948年的8月,我才从东京回到了祖国。”史老告诉记者,当时,来自11个国家的法官组成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28名日本甲级战犯进行了艰难的审判。
法庭设在日本陆军军官学校,也就是东条英机发号施令的地方。“法庭上,法官坐一边,战犯在另一边遥遥相对,中间是翻译人员和做记录的,听审人员在两侧,都配有耳机可以选择不同语种的同声传译。”每个细节史泽华都记得特别清楚,28名战犯由美军宪兵押进法庭,依次入座。土肥原贤二、南次郎、东条英机等人在最前排,松井石根、重光葵、广田弘毅等人坐在后排。
“坐在前排中间的东条英机,戴着一副眼镜,留着一撮小胡须,头戴耳机听审。南次郎留着长胡须,闭目养神,故作镇静。”史老说,我都顾不得听耳机里的同声翻译,就看那些战犯。我心里想,当年逞凶作恶、不可一世,现在也落得如此下场。”“日本刚投降那会儿,东条英机知道自己难以逃避惩罚,就遵循他们的武士道精神企图切腹自杀,没曾想却被人救过来了。”史老介绍,东京审判开庭了上百次,而他则参与了其中的30多次。“我参加的是最初的那几十次审判,刚开始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战犯都不承认自己的罪行,直到后来,在各种罪证面前,战犯们才终于松口,开始对当年犯下的罪行如实招供。这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史老说道。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史老说,和自己当时一起去东京的那些故人现在都不在了,只剩下他一个了,那段记忆对我来说是珍贵的,我见证了日本签字投降,见证了那些罪恶滔天的战犯在正义和公理面前低下了头。
那一刻,作为中国人,我感受到深深的自豪,那种激动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对于9月3日我国举行盛大阅兵式,史泽华非常高兴。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当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铁的事实,不容任何人否定。作为当年亲自参加过审判日本甲级战犯的当事人,日军所犯下的血淋淋罪行还历历在目,希望国人和广大青少年学生了解历史,勿忘国耻!”(王国禹马骏文/摄)
【相关链接】
东京审判从1946年5月开庭到1948年11月宣判终结,共历时近两年零七个月。
其间共开庭818次,法庭纪录4.8万余页,出庭作证的证人达419人,出示文件证据4000多件,判决书长达1213页,规模超过了纽伦堡审判,堪称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审判,也是二次大战结束后世界上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之一。日本法西斯的种种罪行在审判中一步步被揭露。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是二战结束后建立的专门惩治日本战争罪犯的国际刑事特别法庭,由中、美、英、苏等11国的法官组成。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于1946年4月29日接受了盟军最高统帅部国际检察处对东条英机、广田弘毅等28名被告的起诉,并于同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在东京对这批日本主要战犯进行了审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