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奸计强筑包围圈 反“清乡”火烧竹篱笆——丹阳抗战史话(7)

 

7反“清乡”斗争要图

反“清乡”斗争要图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侵略者由于军事力量分散、战略资源枯竭,在中国战场中开始处于下风,日军祭出辣招——在华中占领区实行“清乡“。
  1943年3月,日伪成立镇江地区清乡主任公署,规定镇江清乡区范围是镇江县东部和镇宝公路以东地区、丹阳和扬中全部以及武进、无锡两县铁路以南地区,涉及丹北地区山北、山南、扬中及铁道工委辖区,茅山地区的镇丹、镇句、茅东、金坛、丹阳及由丹北划入的长江工委辖区,计27个区,3200平方公里,人口近190万。
  “清乡“开始后,敌人设立3条封锁线,昼夜不停实施军事清剿:1.由镇江江边沿镇宝公路到宝堰、金坛西到直溪、白塔,经丹阳里庄桥、皇塘和武进夏溪至湖、太湖,560里;2.从镇江沿江边东下经丹徒、谏壁,经夹江由扬中郭江港、思议港,180里;3.从江阴沿江西上至武进魏村南下,经安家舍、吕墅桥直达新闸,170里。
  丹北地区完全处于竹篱笆的包围之中,封锁线重点地段架设电网、铁丝网,遍布碉堡、了望台、检问所。白天在据点里窥探封锁线动态,晚上枪炮射击封锁线任意地段。清乡区须经检查才能通行,敌舰昼夜巡逻,发现情况立即合围。

7日寇在竹篱笆前站岗

日寇在竹篱笆前站岗

由于对“清乡”严酷性认识不够,出现镇丹县长包建华叛变等案件,丹北、茅山地区遭受重挫,谭震林在苏中营以上干部会反省:我们已把铁路以北、长江以南地区放弃了,仅留了少数部队在那里坚持斗争。
  我党政军领导机构调整策略,重新部署反”清乡”斗争:一是领导机构穿插中心区内外,加强游击区、同情区领导工作。二是充实地方武装力量,精干短枪队突袭据点、镇压汉奸,主力部队打击中心据点,震慑动摇分子,提振民众士气。三是斗智斗勇,敌人强征竹子时要多送少、要大交小、要好交坏、要快交慢;晚出工、早下工、磨洋工;粗制滥造,松扣篦头浅埋桩,大风一刮全倒光,一些地段竹篱笆形同虚设。四是加强地下斗争。
  第四行政区保安司令部参谋陈志带领32名武装人员潜入敌人内部,当上丹阳日军宪兵队侦缉大队长。他利用特殊身份提供情报、处决叛徒特务、营救被捕干部。五是开展敌伪军、帮会工作,分化瓦解敌方营垒。铁道工作委员会副书记董必成利用帮会开门收徒,将伪军、伪自卫团上层人物收入门下;辛丰镇自卫总团团长赵秉伯是内线重要人物,调防伪军都要听他招呼。驻扎在丹北的2944名伪军,有1701名被我争取利用;243个伪乡长,31.5%是地下党员和进步分子;1903个保长,地下党员和进步分子占28.4%,中间分子占48.6%。

7抗日军民火烧竹篱笆2

抗日军民火烧竹篱笆

7抗日军民火烧竹篱笆

抗日军民火烧竹篱笆

丹北地方武装力量越战越强,1944年4月,已由反清乡开始时的一个班发展成一个团,各县也建立了警卫营,经历战斗30余次,拔除据点8个。4~5月首战蒋巷、强攻包巷,6月十六旅四十八团奔袭日伪在茅山地区的“清乡”指挥中心延陵镇,全歼保安大队、警察署、区公所、特工站等17个“清乡”机构。6月15日深夜,镇丹中心县委书记彭炎指挥部队群众一齐点燃从凌塘到元庄的全部竹篱笆。8月25日茅山地委组织2万余名群众一举焚毁从镇江到白兔、宝堰、西、直溪绵延数百公里的竹篱笆,日伪政权煞费苦心打造的千里“清乡”封锁线就此毁于一旦。

7:1943年6-411月21日,新四

图片说明:1943年6-411月21日,新四军第一师师长粟裕在《解放日报》发表谈话指出:经我江北通、海、如、启及江南镇、丹、武两根据地军民数月英勇奋战,已先后粉碎了日伪之“清乡”,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写下了鲜红灿烂的篇章。

11月,新四军第一师师长、苏中军区司令员粟裕在《解放日报》发表谈话指出:“经我江北通、海、如、启及江南镇、丹、武两根据地军民数月英勇奋战,已先后粉碎了日伪之‘清乡’,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写下了鲜红灿烂的篇章。”
  这正是:枉费心机搞“清乡”,忙到头来空一场,一夕火龙烧精光,日寇汉奸徒悲伤。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