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家乡变化点赞 为家乡发展助力 ——回丹过年的在外乡贤话心声

本报记者 陈静 魏郡玉

霓虹璀璨,不及家乡一盏待归的暖灯;南腔北调,抵不上耳熟能详的乡音。无论身处何处,家乡,总是在外游子魂牵梦萦的地方。春节期间,很多在外乡贤回到丹阳,在与亲人团聚的同时,也见证了丹阳日新月异的可喜变化。言语之间,他们为家乡的新变化连连点赞。连日来,记者走访部分回丹过年的在外乡贤,切实感受到了他们为家乡变化点赞、为家乡发展助力的那份“游子心”。

故土烟火气  最抚游子心

亲切、感动、怀念、祝福。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徐步在看到市委书记王成明、市长宋飞雄共同署名发出的“致丹阳在外乡贤的一封信”时,心里泛起了涟漪。联合国秘书长高级别咨询委员、中国前驻东盟特命全权大使、中国前驻智利特命全权大使……徐步丰富履历的背后是远离故土、艰苦奋斗的不易。“这封纸短却情长的信勾起了我在丹阳生活的快乐回忆,乡音不改、乡土情浓,故土永远是心底最深的依恋。”自1980年离开丹阳赴南京求学后,徐步在外打拼已经有43年。他还曾作为一名在外交一线捍卫中国国家利益的驻外大使在国外工作生活了20年,这段时间里,他与家乡的距离更加遥远,思乡之情也愈加浓厚。千山万水时光荏苒,却割不断乡情依恋。“作为土生土长的丹阳人,家乡的味道、家乡人、家乡的一草一木都牵动着我的心。”徐步说,每次在京同乡的聚会都是他工作中非常放松的时刻,老乡们围成一桌,聊聊丹阳的变化,畅谈对丹阳的思念,大家还会用丹阳话交流。“听说西门大街要建历史文化街区了!”“延陵九里风景区现在怎么样了?”“因为疫情,回家次数都变少了”……听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表达着对家乡的关注、支持和厚爱,特别亲切。

乡音难忘,乡土美食更能直接唤起心底的乡愁。“四牌楼的熟菜飘香、金鸡饭店的包子冒着热气、南门老街的金刚脐香脆松软……”在海关总署驻上海特派办副主任张亚平心中,家乡的味道远不止这些,让他忘不掉的,还有那热气腾腾的大麦粥、香味扑鼻的吕城烤饼、大快朵颐的陵口肴肉面。“最想念的还是那碗大麦粥,有一次我们部队老乡聚会,特地找来了一口锅,煮上了热腾腾的大麦粥,大家吃着感觉特别开心,那是属于家乡的味道,是我们永远割舍不下的特殊感情。”张亚平坦言。

对家乡这片热土同样爱得深沉的,还有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周卫荣。疫情三年,不少游子与家乡隔屏相望,周卫荣三年没有回家过年了。“家乡变化日日新,发展着实令人欣喜,但我常常最想念的,还是家乡的乡音、乡味、乡亲,还有那最难忘的‘烟火气’。”对周卫荣而言,归乡与乡邻乡亲相聚,熟悉乡音里的浓烈真情最抚人心。在他的手机里,一直留有丹阳的天气预报,每天一起床,他习惯先看看北京的天气预报,再看一下当天家乡的天气。“我们在京的丹阳人有个微信群,平时关注到丹阳的消息,大家都会转发。”虽然身处异地,家乡永远是在外游子内心最深的眷恋。

“回到家后,太想去西门城楼、南门大街、九里风景区等地重游了,漫步在历史文化厚重的古街,那一角一落都透露着厚重古朴的气息和人间烟火味,自带无限风情,让人静下心来感受时间的‘流动’。”河海大学副教授孙黎霞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已经三年没有回过家了,自从1996年离家求学,孙黎霞回家的次数并不多,这次终于又能够回到丹阳,感受故土烟火气。

家乡日日新  熨慰赤子情

“城市‘颜值’越来越高,‘气质’越来越好,家乡的发展令人振奋!”此次回乡,家乡的点滴变化,让不少乡贤万分感慨。他们感慨于古色古香的城楼、缓缓流淌的古城河水系、旧貌换新颜的大运河风光带以及让他们找回了儿时记忆的南门大街;入夜,丹阳华灯初上,人民大桥似一道彩虹,跨越运河、联通东西,车水马龙,还有灯光璀璨、改造提升后的云阳大桥,让故乡容光焕发。

“每年清明节,我都会带上一大家子几十口人回丹阳扫墓。丹阳是我的根,也是我的家人喜欢的地方。近年来,丹阳取得的成绩更是让我倍感自豪。”在北京邮电大学原校长林金桐看来,这几年,虽然面对各种不利因素叠加的严峻挑战,但丹阳冒着风雨上、顶着困苦干,全市综合实力、工业经济投资竞争力、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指标均位列全国百强县前20位,摘得国家级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项县建设示范县等一系列荣誉,这是每个丹阳人都为之骄傲的成绩。“乡土情浓,这是最本质的情怀。”林金桐虽然小学五年级时便去上海读书,之后分别就读于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安普敦大学,并在北京邮电大学工作至退休,但他始终不忘家乡,时刻关注着丹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每次听到丹阳的好消息,我都真心为丹阳感到高兴。立足当下看未来,我也期待着家乡能够‘内外兼修’,让丹阳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上扬!”

“三年疫情,给回家的步伐带来很多干扰和不便,尽管如此,我还是尽可能地抽时间回司徒镇臧巷村看望老母亲。而每一次回来都会发现城乡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实效,大家的精气神越来越饱满。”徐步告诉记者,丹阳的发展不仅是国家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如今走向强起来这一历程的生动写照。他感慨道,所有丹阳人都肩负着重要使命,任务艰巨、使命光荣,需要每个丹阳人奋发进取、善作善成、再接再厉促进经济社会新发展。

“上次回家还是三年前,这几年因为疫情,回家不易。这次踏上故土,内心的喜悦之情不言而喻。”北京海关缉私局副处长黄国云回到丹阳后,沿途看到越来越美的大运河,感受着河畔的微风,想到了丹阳市委市政府写给乡贤的一封信,深切感受到信中所写的“一幅可观可感的现代化‘智造名城,运河明珠’秀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这一描述。

“游子在外,心系家乡。市委市政府‘致丹阳在外乡贤的一封信’让我们感受到家乡对我们的挂念,信中不仅有新春祝福,也介绍了丹阳一年来的发展情况,看着家乡越来越好,骄傲之情满溢。”从离开丹阳去北京工作算起,黄国云在外已有20多年,忙碌之余,他总会关注丹阳的新闻和动态,每当看到GDP增长、重点工程有序实施、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的消息,都会默默为家乡点个赞。在黄国云看来,丹阳这座小城一路走来十分不易,凭着一股子攻坚克难的勇气和信心干成了一批又一批的不易之事,相关指标更位列全国百强县前20位,让小城有了大作为,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我相信,只要保持不忘初心、敢想敢做的劲头,家乡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黄国云坚信,丹阳未来可期。

“每次回丹,都能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小到道路的整洁度,大到政府的系列贴心政策,处处流光溢彩、尽显繁华。”周卫荣说,常回家看看是家乡的召唤,也是游子的期盼。从大学算起,周卫荣离开家乡已经40多年。说起家乡的人文变化,周卫荣打开了话匣子。作为访仙人,他上省丹中需要坐轮船,在老九曲河上划行两个半小时才能到达,因此他对老九曲河的印象特别深,如今疏浚整改后的九曲河让他耳目一新,深感这些年市委市政府在环境整治、民生实事等方面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也让他对政府抓铁有痕、扎实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及全市积极向上的民营企业精神面貌竖起了大拇指。

愿尽尺寸力  拳拳桑梓心

新春之际,第十七届中央委员、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把自己的画作《梦中还乡春色浓》发到丹阳乡贤群里,画中一派绿意盎然,大运河穿城而过,青砖黛瓦、巷陌甬路、小桥流水,与远处的万善塔遥相对望,宁静悠远之感跃然纸上。也许,这正是他此刻的心境。“以画拜年,以画会友,祝丹阳乡亲父老和青年朋友们兔年吉祥!”他还特意加上一段文字。

“多年以来,我们广大乡贤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以不同的方式,为丹阳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发展做着应有的贡献。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在外乡贤,尤其是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回归家乡,为家乡建设作出贡献。”徐步吐露出游子对故里那份难舍的情怀,“兔年新春到了,在这样一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衷心祝愿丹阳的父老乡亲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相信在新的一年里,丹阳一定会取得扎扎实实的进步和实实在在的成果,老百姓的日子会越来越美好。”

“2022年丹阳的成绩单硕果累累,取得的各项荣誉令人振奋。作为一个县级市,丹阳在不少方面勇于争先,一些工作还走在了全国前列,充分体现了家乡人民敢为人先、奋勇进取的精神,希望家乡人民踔厉奋发、扬眉吐气,更上新台阶,创造新辉煌。”谈及对家乡的祝福,周卫荣对丹阳的未来满怀期待。

“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助力器。”国防大学政治学院退休干部张国庆十分关注丹阳的教育工作,他说:“丹阳人既聪明又勤奋,加上市委市政府对人才招引和智造创新的重视,必将增强丹阳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相信丹阳未来几年的发展将是喜人的,祝愿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也希望能够发挥自己的力量,参与到丹阳建设中去。”

“丹阳经济基础雄厚,曾经有‘小上海’之称,民营经济发展更是一枝独秀,即使在外多年,我仍时刻关注家乡发展,现在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各方发展不易,如果有我能做的,我义不容辞!”张亚平表示,这里永远是广大在外丹阳人同气连枝的根,一定要团结一心,双向奔赴,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丹阳新实践,“愿丹阳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丹阳人民取得更好的成绩,希望丹阳更好,希望家乡更美,希望丹阳迸发出奋进的力量与激情,掀起建设新丹阳的高潮。”

【记者手记】过去三年,为了支持防疫工作,多少人放弃了回家团圆。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政策的实施,防控平稳转段,回家团圆又成了在外忙碌的人这个春节最强的情感。

这几天,记者采访的每一位丹阳乡贤都无一例外地表达出了真切炽热的故乡情结,无时无刻不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对家乡日新月异的自豪、对家乡未来发展的信心。

言语间,记者深切感受到,乡思是绵长的,对家乡的惦念,是在外乡贤永远剪不断的心间情感,一丝一粥都能牵出对家乡最温柔的牵绊;乡音是亲切的,千千万万在外打拼的“丹阳宁”最想听到的就是家乡的发展变化、乡亲的幸福小康,家乡的好消息最能熨慰他们的心;乡情是浓郁的,广大乡贤对丹阳的情感都藏在对家乡明日越来越好的祝愿里,更饱含在随时为家乡发展奉献心力的热切中。

我们坚信,这份牵挂、关注、情感,必将化为合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丹阳新实践的伟力,创造一个更加灿烂美好的丹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