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丹阳精神”
 发表时间: 2013-05-03

  经过我市各界认真评选,“丹阳精神”去年正式形成,那就是:至诚,至精;创新,图强。
  “丹阳精神”表述语分别表达了两层含义:从“德”的层面分析,“至诚,至精”是对丹阳人如何做人的高尚品德的高度概括。具体而言,一方面积极肯定了丹阳人做人的态度;另一方面也是对丹阳已形成的历史文化的精华的概括总结。从“行”的层面分析,“创新,图强”则是从丹阳人做事态度的角度,表现了丹阳人兼收并蓄,包容开放的姿态和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决心。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希望丹阳在未来的发展中既要保持已有的优势,又要开拓新的发展局面。
  (1)从“德”的层面来分析
  “至诚”是丹阳文化的核心。“至诚”总结了丹阳自古以来注重诚信文化的培养,诚信是治国安邦之策,更是市场经济中,进行各种市场活动的道德标准。
  丹阳是诚信之邦,吴季子札,寿梦第四子,多才多艺,仁德谦和,因三让王位,曾被后世奉为“至德第三人”,而今丹阳市延陵镇,春秋时是季札的封地。历史跃千年,受泰伯遗风之影响,季子故里、诚信丹阳”,这不仅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话语,更是大家日常行为准则中遵守的标准。
  “至精”是丹阳文化的精髓。“至精”指丹阳人民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有勤奋踏实、敢闯敢干的劲头,都有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态度,这在丹阳产业发展中尤为突出。
  改革开放以后,丹阳就出现了私营企业的雏形,以缝纫、皮鞋、排笔、眼镜、皮包、弹簧、五金螺丝等为主的户办、联户办企业兴起。1984年,随着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丹阳开始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乡镇企业大量涌现,到1990年,乡镇工业产值达33亿多元,占工业生产总值的81.87%,丹阳凭借乡镇工业的异军突起,保持了国民经济高速持续稳定发展,牢牢占据了苏南第一方阵,这充分体现了丹阳人勤劳务实的特点。
  以丹阳的眼镜产业为例,丹阳是“中国眼镜生产基地”和“中国眼镜出口基地”,拥有国家眼镜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著名的丹阳眼镜城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大的眼镜集散地之一,市场知名度高、占有份额大、管理和服务均已实现了一体化管理,商业运营秩序井井有条,这也成为了江苏丹阳独一无二的一张“城市名片”。丹阳眼镜产业在短短二十余年时间里,做到了从无到有、从有至优、由优而精的境界,而眼镜产业又是一个如此精巧、细致的产业,不得不提丹阳人民一丝不苟的态度。同时,丹阳在产业发展中十分重视品牌建设,截止2011年,丹阳共有中国驰名商标31件(其中行政认定9件),省著名商标77件,镇江市知名商标138件,在江苏县市中名列前茅,从这些方面都可以看出丹阳人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与细腻精巧。

  (2)从“行”层面分析“创新”是一种文化。“创新”既是对丹阳人民创新精神的概括与总结,又是丹阳在今后发展道路上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回眸历史,丹阳人身上始终活跃着创新的因子。纵观丹阳发展史,其实就是始终坚持包容开放、兼收并需的胸怀,在吸纳的基础上不断消化整合并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历史。唐朝会昌年间(841~846年),丹阳就被朝廷定为“望”县,跻身于头等州县的行列,成为全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县份之一;至民国时期,丹阳丝绸、纺织、酿酒、粮油加工等工业相对发达,为当时江南商贸最繁盛的城市之一。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丹阳更是秉承开放的原则,牢牢把握创新这条主线,着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坚持发展外向型经济,创造出了一个个骄人的业绩。“十一五”期间,科技创新方面,有168项技术达到国内领先,20项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争取到14个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争取资金总量连续5年位居全省县级市前列。载体建设方面,新建2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个国家级、6个省级博士后工作站,5个院士工作站,高性能合金产业园被评为江苏省首批科技特色产业园。
  招才引智方面,广纳各地贤才,引进的海归人才中2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8人入选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个团队列入省创新团队惟一A类计划,40多位院士、300多位教授参与丹阳重大项目研发,人才总量达12.8万人,并在海外设立了全国同类城市中惟一的人才工作站。目前,丹阳已连续7次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先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全国科普示范市等殊荣。
  这些事例和数据充分说明丹阳在对外开放、创新发展、转型升级中闯出了一条新路。
  同时,创新也是新时代赋予丹阳新的使命。当前,江苏发展已进入了发展创新型经济的第三次转型,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已成为新一轮发展的最大动力,苏南正在积极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综观当前形势,丹阳在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新兴产业规模以及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高端技术的产业化发展等方面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差距,要实现转型质态走在苏南前列,丹阳人必须传承历史,继往开来,更加自觉地发扬创新精神,更加注重吸取外来先进经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迈出新步伐。
  “图强”是一种决心。近年来,丹阳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历史跨越,创造了令人刮目相看的辉煌业绩。如今,丹阳正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做率先中的率先,是对丹阳的新要求;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是丹阳人民对丹阳的新期盼。
  丹阳要加快基本现代化进程,抓好一些先导性、关键性、基础性的重点工作,以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全局工作的提升是关键。丹阳市委市政府经过广泛调研、深入分析,提出了“全省十强”的目标定位,排出了“十项重点工作”作为实现目标的重要抓手。
  “全省十强”的定位展现了丹阳人图强、争先的气魄,“十项重点工作”的提出则展现了丹阳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积极改善民生,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素质和整体形象的决心。
  人需要有图强的精神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成功,同样道理,一个城市如果没有图强的精神就会安于现状,就不会有新的突破。如果丹阳还是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还是以“眼镜之乡”、汽车零部件之乡”等特色产业沾沾自喜,那么丹阳将永远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更谈不上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全新的理念,勇于拼搏、迎难而上的图强精神是丹阳立足苏南强市之列的不二法门。
  综上所述,“至诚,至精”生动地描绘了丹阳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创新,图强”则对丹阳今后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用本条表述语作为“丹阳精神”充分符合城市精神“根植历史、基于现实、紧跟时代、引领未来”的要求,能够很好地起到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励发展的作用。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