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意外带火成人艺术培训

核心提示: 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双减”政策之下,一些家长也走进了艺术培训课堂,与孩子一起培养兴趣爱好。

“双减”政策落地后,一些孩子不再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四处补习,而是走进了艺术培训课堂,让人意想不到的是——

“双减”政策意外带火成人艺术培训

图为一家琴行内多位家长在学琴。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记者 马骏

“双减”政策落地后,艺术体育类培训一时间成了“香饽饽”。双休日,孩子们不再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四处补习,而是纷纷拿起了画笔、乐器、篮球,享受快乐假期。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双减”政策之下,一些家长也走进了艺术培训课堂,与孩子一起培养兴趣爱好。

学生家长王女士告诉记者,“双减”政策落地后,她为女儿报了舞蹈班,而她自己也报了成人舞蹈班,每周双休日和女儿在同一家培训机构上课。“我上学那会儿挺喜欢跳舞的,上大学的时候,我还参加了学校里的舞蹈社团,在全校同学面前表演过。”王女士说,“不过,参加工作之后,我就再也没有跳过舞了,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说起这些,王女士很感慨,“这几年,我工作比较忙,压力也比较大,回家后要忙着做家务、照顾孩子,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王女士告诉记者,之前,她的女儿每周都得上补习班,在学科类的培训班被叫停后,她便为女儿报了舞蹈班。“孩子学习压力大,我的压力也不小。因为学习方面的问题,我经常和女儿发生争吵。”在“双减”政策落地后,王女士和她女儿的压力都小了不少,母女关系也得到了很大改善,“每个周末,我和女儿一起去学舞蹈,感觉像是一对好姐妹呢。”

“2017年和2018年,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学琴,给孩子报班,她们自己也报班。这两年,受疫情影响,学琴的孩子、成年人都少了,家长更是少了很多,琴行招生出现了很大的困难。”市民宋女士经营着一家琴行,她告诉记者,“双减”政策落地后,报名学琴的孩子和成年人都多了不少,而学琴的家长人数也再次出现了上涨的趋势。“这些家长学琴的原因各异,有的是个人兴趣爱好,有的是为了更好地辅导孩子学琴,还有的则是想充实生活。”宋女士说。

杨女士的孩子每周都会上吉他课,在孩子上课期间,等待的杨女士为了打发时间,只能去逛街。“孩子上一节课的时间一个小时左右,如果回家后再来接,会比较麻烦。但是不回家的话,这段时间又不知道干什么好。”不久前,杨女士也在孩子上课的琴行报名学起了乐器,“我以前总以为乐器很难学,而且应该从小学起,长大了就不能学了。现在才发现,其实成人也可以学。”杨女士觉得,在和孩子一起学乐器的过程中,她和孩子有了更多的交流,也更能理解孩子了。

记者了解到,“双减”政策落地后,一些孩子不再去上补习班,周末的时间被他们用来玩手机、看电视。“家长在家就是躺着看手机,孩子有样学样,自然也会觉得看手机很有意思。”学生家长周先生说,“‘双减’政策对孩子来说是减压,对家长来说实则是挑战。空闲时间,家长应该多陪陪孩子,让孩子在玩乐中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周先生认为,家长应该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玩乐,一起学习,如此方能让“双减”政策有意义。“家长放下手机,也试着去学一门乐器或者画画,不仅培养了自身的兴趣爱好,也有利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交流,由此形成的家庭学习氛围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周先生说,“重点不在于学成,而在于陪伴,比如孩子在家练琴时,家长在一旁练练字,那也是挺好的。”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