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莓”“梅”与共 ——红果家庭农场的发展之道

核心提示: 我市虽已入秋,暑气却未尽。连日来,访仙镇红果家庭农场的工人们正顶着炎炎烈日抢抓时间搭建草莓大棚。农场主袁林忠在劳作之余告诉记者,今年该农场仍将种植100多亩优质草莓,现如今苗已备齐,大棚在建,只待9月初开沟、起垄。

本报记者 姚磊

我市虽已入秋,暑气却未尽。连日来,访仙镇红果家庭农场的工人们正顶着炎炎烈日抢抓时间搭建草莓大棚。农场主袁林忠在劳作之余告诉记者,今年该农场仍将种植100多亩优质草莓,现如今苗已备齐,大棚在建,只待9月初开沟、起垄。

近年来,红果家庭农场依托农业机械化发展优势,大力发展草莓种植业,形成了育苗、开沟、起垄、植保、运输等环节全方位机械助力的生产模式,大幅度减少用工,缩短了作业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不仅将优质草莓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00余亩,还引入种植了6亩地的杨梅,大力发展农旅结合的采摘经济,使得农场效益蒸蒸日上。

今年43岁的袁林忠向记者透露,他种植草莓虽已有10年历史,但真正把这一产业做大、做优的时间仅有短短3~4年,“刚开始的时候肯定是边摸索边前行了,学费自然是交了不少。当我在5年前完全掌握核心技术,能够独立自主地育苗了,才意味着我完全踏入了这一门槛。”袁林忠说,在我市开展草莓种植的农户不少,但是拥有像他这般大的种植面积的人不多。面积虽大,但袁林忠丝毫不觉得有难处,在丰富的种植经验、高超的种植技术以及先进的农业机械支撑下,他有足够的信心驾驭这百余亩草莓地。

“就拿草莓苗来说,我们农场每年的培育量要超过100万株,是我市培育草莓苗数量最多的家庭农场。”袁林忠说,这100多万株草莓苗除了自己农场需要60多万株外,其余都将推向市场,以满足更多草莓种植户的需求。对于不会育苗的农户来说,直接买苗便可解决无苗种植难题,对于袁林忠来说,草莓苗出售也可以给自己带来不菲的收入。“去年每一株草莓苗可以卖到0.6元至0.75元不等的价格,收入还算可以。”袁林忠说道。

红果家庭农场种植的草莓以“红颜”品种为主,每年11月底上市,一直卖到次年5月份。根据市场需求,还兼种一些“宁峰”、白草莓等其他小众品种,种植面积也是每年进行微调。依靠草莓产业,袁林忠实现了亩净利润1万元的产值目标,并将其发展成为农场的支柱产业。然而,袁林忠并不满足于此,他还斥资引进了6亩地的杨梅树,成为我市为数不多的杨梅种植户之一。

“我种的杨梅主要是东魁、黑炭2个品种,一般在6月10日左右成熟,可一直采摘至7月初,果期20多天。”袁林忠说,种植杨梅是为了在草莓果期结束之后给农场额外增添一份收入,东魁、黑炭2个品种的杨梅个头、滋味略有不同,顾客前来品尝时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行选择。此外,由于种植面积不大,且杨梅在果期内容易掉落,这几年来,袁林忠并未进行大规模批发销售,仅支持游客前来采摘,平均采摘价格为25元/斤。他表示,农旅结合是他一直尝试探索的发展路子,这6亩地杨梅每年的经济效益虽然不高,但是给他带来了不少启发,如果有条件,他将进一步建立农业与旅游服务业之间的联系,将农场往更高层次发展。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