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机械化推广,难在哪里?

核心提示: 炎炎夏日,又到了油桃、水蜜桃等果品上市的季节。记者在部分果园探访时发现,一些果品种植户因雇请不到帮工采摘而犯愁。

在粮食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的同时,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下一直困扰着很多果品种植户——

果园机械化推广,难在哪里?

新型果园除草机械在绿舟农场梨园内作业。

果园风送植保机械在绿舟农场梨园作业。 记者 须俊 摄

本报记者 郡玉 须俊 通讯员 新辉

炎炎夏日,又到了油桃、水蜜桃等果品上市的季节。记者在部分果园探访时发现,一些果品种植户因雇请不到帮工采摘而犯愁。在粮食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粮农规模化经营省工省力的同时,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下却一直困扰着很多果品种植户,这既不能满足现代果品产业发展的需要,也与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最近,在我市访仙镇绿舟农场召开的全省宜机化梨园观摩暨果园机械化装备技术田间日推广活动中,我省农机专家呼吁,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推动果园特色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农机行业研发、生产和推广的重点都放在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上,对果品种植机械投入少。而果品种植又主要集中在丘陵山区,各地地理条件和种植模式千差万别,再加上农机与农艺相脱节,一些普通农机难以适用于大多数果园。此外,不同水果品种、不同种植模式、不同的地域状况,对机械化生产要求都不一样,这就导致果品业的综合机械化效率低下。目前,我市不少果品种植户果园施肥、打药等田间管理,仍停留在半手动或是小功率机械作业。这一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面临着“成长的烦恼”。

为破解规模化生产后用工繁杂带来的瓶颈,近年来,国内不少大型农机厂家加大了果品机械的研发力度。如今,用于果园生产育苗、植保、挖坑、除草、修剪、收获、运输等环节的农机装备,已在国内部分标准化果园(其中就包括我市绿舟农场)成功进行了试验示范,起到了提高作业效率、降低用工成本的效果。

在访仙镇绿舟农场长势喜人的梨园内,负责人李鹏峰指着眼前别具一格的梨树栽培模式说,农场整个基地新品梨种植面积已达600多亩,但基地连同务工的中老妇女在内,一共只有12人。为何能如此省工呢?李鹏峰道出了秘诀:“我们引进的是日本先进的梨园管理技术,通过采用棚架栽培模式建设标准化宜机梨园,不仅有利于梨树通风透光,而且果实品质优,整齐度高,商品性好,而且能实现标准化、机械化生产。”这几年,绿舟农场投资200多万元陆续引进了用于果园中耕、除草、施肥、植保等先进配套机具。如日本顶尖的植保机每台就高达25万元,一台撒肥机可自动装施肥料1吨左右。以往10个劳力需要15天才能结束的打药流程,现在打药机只需一天就可轻松完成,真是省工又省力。除了梨子采摘需要人工操作外,梨园的整枝、旋耕、开沟、打药和施肥环节,已经全部实现机械化了。目前,绿舟农场已成为省内果品生产中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示范基地之一。

记者了解到,经过多年发展,林果产业在我市已形成一定规模,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涌现了桃、梨、草莓、葡萄、柑橘、蓝莓、火龙果等一大批特色果树种植大户,其中杏虎水蜜桃、翠冠梨等已经成为地方特色品牌。去年,全市果树面积1.3万亩,总产量9000吨,果树总产值8900万元,量价逐年攀升,发展态势良好。以全市高标准果园建设为契机,我市加大果园宜机化改造力度,开展高标准智能大棚、草莓架式栽培、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智能化设施建设,引进推广乘坐式割草机、电动修剪机、枝条粉碎机、送风式雾化植保机、采收搬运平台、保鲜冷库等一批先进、适用的林果生产装备,有效满足了林果种植户的农机作业需求。全市林果业机械化水平由“十三五”初的40%,增长到“十三五”末的56.23%。

“宜机化果园建设滞后、果品分散种植且规模小,是农机农艺难以融合的原因。”市农机推广站负责人介绍,为抓好市级果茶桑机械化示范基地创建工作,进一步强化农机农艺结合、突出典型示范带动,全市农机部门围绕农机化转型升级,将加快林果机械化发展步伐。为此,市财政出台农机奖补政策,加大对“两大工程”农机进行奖补,按照“一业一机”生产模式,对部分林果机械进行市级财政补贴,补贴比例最高可达50%。对创建示范基地,拟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全市建成38个“特色机械化示范基地”,对通过考核的创建单位一次性奖励10万元,其中将以果园机械化宜机化改造作为突破口,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带动全市农业特色产业提升,争取在“十四五”末期特色农业机械化率达68%。此外,我市还鼓励示范基地成立林果机械化服务组织,探索订单式作业、生产托管、承包服务等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新业态,促进全市林果桑生产机械化水平整体提升。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