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党:不断尝试才会种出更多好吃的桃

核心提示: 从市区沿着233国道一路向南行至珥陵镇黄埝村蒋庄铺自然村,位于道路东侧的“情义桃园”招牌格外醒目。

从市区沿着233国道一路向南行至珥陵镇黄埝村蒋庄铺自然村,位于道路东侧的“情义桃园”招牌格外醒目。在这个偌大的桃园里,种植着110亩优质桃树,每年产出的水蜜桃及油桃总量达数十万斤。6月28日,见到记者前来,热情的徐文党隔着很远就打开了话匣子:“你来迟了,就在一周前,我的桃子就已经全部销售告罄了,要想拍照的话,得等明年咯!”

徐文党今年49岁,是“情义桃园”的园主。他在身后的这片桃园里辛勤躬耕了13年,滴下了无数汗水。“我的老家在安徽砀山,那里盛产水果。我年轻的时候就跟着父母做水果生意了,直到2008年才来到丹阳种桃。”徐文党说,当时他看中的是丹阳较低的土地租赁成本和面向苏南、上海的广阔市场优势,以此为基础,能够最大化地实现经济目标。事实上,徐文党的眼光没有看错,在桃树进入盛产期后,这片桃林的年产量可达30万斤,总销售额可达百余万元。

“今年是‘突围桃’盛产的第3年,由于今年在桃树生育期内光照、气温条件较好,桃子的产量和质量都要比去年好很多。”徐文党告诉记者,“突围桃”是应季鲜桃,其果形饱满圆润、口感甜蜜,一般在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上市,很受本地市民欢迎。“附近村里的人品尝过后都说我这桃甜,比超市里卖的好吃。”得到村民们的表扬,徐文党自然非常高兴,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这批桃树是他经过了层层筛选才最终选定的。

“刚来丹阳的时候,我种过大面积的油桃,也种过晚熟甜桃,但是很快就放弃了。”徐文党表示,苏南地区的消费者对油桃似乎并不“感冒”,反而偏爱毛桃及水蜜桃。要想做出自己的品牌,就得找到一个适应本地水土的桃树品种。在这13年内,他亲手筛选试种了上百种桃树,一棵一棵地尝试更优秀的品种。“有的桃树在别的地方长得好,在丹阳却不尽如人意,结出的果子也与外地大相径庭,更别说口感了。而桃树从种下到盛产至少要等待3年时光,要想找到一个真正迎合本地人口味的桃树品种,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尽管如此,徐文党还是在不懈的努力之下,发掘到了目前的“突围桃”品种,一举打响了自己的品牌。

为了提升桃子的产品质量,徐文党在每年施肥时只选用绿色有机肥,如鸡粪、鸭粪等,并在桃园里散养了一些家禽,让它们在桃园中奔跑、啄食,肥沃土壤。在销售过程中,他采取了“分开经营”的策略:将个头大、品相好的桃用精致礼盒包装起来,一盒12个,冠以“文党”牌商标,每盒售价50元,专供高端市场;将个头及品相不佳的桃直接运向水果市场,每斤售价3.5~5元。由于产品质量好、销售对路,他的桃往往供不应求,每年盛果期都有外地商贩上门来收。

而对徐文党来说,他的追求远不止于此。“桃树的品种每年都有新变化,我在种好现有品种的同时,仍会不停地筛选试种更优秀的品种。或许过个三五年,我这片桃园里就能种出更多更好吃的桃子了。”徐文党笑着说。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