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诗意地生活

核心提示: 怎样的生活状态才算得上诗意?

■束语园

怎样的生活状态才算得上诗意?

有人穿越千百年的时间和无涯的荒野,给了我们答案。他们本是时光的过客、历史的归人,却因诗意生活,为后人留下无尽的神往。

陶潜开荒南野,拙守归园,无车马喧嚣,无案牍劳形,悠然自得,提笔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诗意;王维安家山陲,寄情山水,自得其乐,随遇而安,终是悟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诗意;李白恣情纵饮,不拘礼节,对酌幽人,随性无拘,醉卧念道“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是诗意;苏轼醉归遇雨,虽处逆境,不畏不颓,倔强旷达,信步而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诗意……

时光回溯,在物质达到高度文明的今天,我们的精神世界好像却不如先人们丰盈。曾经不止有一位朋友向我抱怨过生活的枯燥无趣,这种不时袭来的空虚感似乎成了当代人的通病。

我们每天坐在钢筋水泥构筑的格子楼里,被车水马龙围裹。眼前黑色机器里不断弹出的会话框让人不时皱眉,中央空调咝咝作响,声音不大却令人焦躁。空调下绿植的叶子有节奏地颤动,仿佛想拼尽一己之力试图给沉闷的空间带来一丝动感。回车键沉重一敲,像跳水运动员的奋力一跃,以一个不太漂亮的弧度画上句点。松一口气,伸个懒腰,挪开久坐的椅子,跺跺发麻的腿脚,心里却是免不了的惆怅。

在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陡增的现代,难道生活的诗意已经不复存在仅成古代文人骚客的专利?或是我们的双眼干涸,变为枯竭的泉眼,再无发现美好的可能?不!一定不是的。

诗意的生活需要诗意的眼光去感受,更需要诗意的心境来体会。当我们抚平紧蹙的眉头,放下心中的繁杂,静心感受身边的清风和彩霞、喧嚣与寂静之时,我们就会发现其实那份诗意一直都在。

诗意的生活离不开自然的养分。在面对一片春意盎然之时,你一定会有怦然心动的感觉!走出去吧!去大自然里感受诗意的生活。梨花洁白如玉,却不争春光,只静静开放,向我们报告着春的讯息,面对满树的雪白你一定会心生柔情;公园里的柳树摇曳着绿黄嫩叶的枝条,在微风中翩翩起舞,似要将那踏春人们心里的阴郁一扫而光,你难道就不会有一点儿感动;田野里黄灿灿的油菜花开得正欢,奔放而热烈地跳跃着,夺目的金黄色所展现出来的蓬勃生机,以势不可挡的气势赢得人心。

在这样的美景之中流连,我们忘了烦恼和疲惫,只想融进这充满希望的春天里去了!

诗意的生活离不开书香笔墨的浸润。偷得浮生半日闲,择房屋一隅,一杯清茶,一本书册。静下心来吧!闭门不出,也能陶冶情操。迎着朝霞沏一壶好茶,看着翠绿的叶芽在滚水里翻身洗涤,荡出了那通身的香气,品上一口,啧啧有味;午后闲暇,翻一本搁置已久的书籍,扶额深思或勾勾画画,读到怅然处长叹一口气,看到动情处眼眶湿润,或喜出望外或愁情满怀;傍晚时分,一桌一椅,一盏明灯,研墨挥毫,或临摹名家不慢不紧,或信手拈来笔走龙蛇,一气呵成酣畅淋漓。

书香弥漫岁月,笔尖游走时光;于人声中寻静谧,从人世间觅安宁。在这样的时光中度过,便觉得诗情有涯而人生无涯了。

现实万物终会被时间磨平,唯诗意永存。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