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需要”,修鞋匠蔡师傅坚守街头二十年

核心提示: “蔡师傅,我这双皮鞋买了没多久呢,拉链被我扯坏了,你看看还能修不?”2月22日下午,在南门大街街头的一修鞋摊前,市民夏玲拿着一只皮鞋正来回拉扯拉链,演示给师傅看。

本报记者 旦平

“蔡师傅,我这双皮鞋买了没多久呢,拉链被我扯坏了,你看看还能修不?”2月22日下午,在南门大街街头的一修鞋摊前,市民夏玲拿着一只皮鞋正来回拉扯拉链,演示给师傅看。

“你别急,我给你重新换一个拉链,你还可以穿很久,花不了多少时间。”听蔡师傅这么说,夏玲长舒了一口气。

蔡师傅拿着皮鞋仔细观察了一番,接着,从脚旁黑色布袋里很快找到针线和拉链,与之堆在一块的有钳子、剪子、锤子、起子,还有蜡油、锥子……他在修鞋机上穿针引线,然后专注地缝补手中的鞋子,等鞋子缝好后再仔细地剪去线头。随后拿起蜡油在新拉链上来回打磨一番,确保拉链拉得顺滑,修鞋的工作才算完成。仔细检查后,蔡师傅才把皮鞋交到夏玲手中。

“蔡师傅的手艺蛮好的,这鞋子扔掉怪可惜的。”夏玲拿着皮鞋,左看看,右看看,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多少钱啊?”“15块。”

蔡师傅叫蔡书林,今年58岁。一台老式补鞋机,两个巨大的黑色布袋……蔡书林已在日新月异的城市街头默默坚守20多年。天亮出门,日落收摊,20多年来,从“小蔡”变成“老蔡”,蔡书林脸上布满了皱纹,手上布满了老茧,因为人们的一句“需要”,他从南门老街商铺里搬到了老街街头继续经营着修鞋摊。

时间飞逝,20多年间,经过蔡书林双手的鞋子不计其数,他的修鞋技术也越来越娴熟。

“前几年挺好,收入还可以,但近几年修鞋的人越来越少。”蔡书林告诉记者,现在大多是一些女同志比较照顾他的生意,比如刚刚的高跟皮鞋换拉链和一些脱胶等,一次只挣几元钱,一个月也就挣1000多元,运气好的话能挣个2000元,运气不好的话,几天也不见一个人来修鞋。“前几年这边还有个老师傅在修鞋,不巧,出了车祸,也就不干了。”说起自己修鞋的经历,蔡书林长叹了一口气,这也许是时代的进步,这个行业转型升级了,像他这种老手艺人越来越少了。

蔡书林说,多少年来,孩子上学,还有一家人的生活,都是靠他修鞋一点一滴挣来的,现在女儿已经结婚了,生了两个可爱的外孙,一家人生活安详自在。

蔡书林说,虽然修鞋这项工作的收入不高,但这份工作肯定了自己的价值,因为修补的不光是足下之鞋,这门手艺能让人们走得更远更舒适。“周围居民都认识我,我要是走了,他们都不习惯,那该多麻烦啊。”蔡书林笑着说。

一双双无声的鞋,是他的作品,在注入了情感后,便有了不同的韵味,有温度、有记忆、有情感。这份坚守,不再是为了养家糊口,而是为了内心那一份对手艺的热爱和不舍之情。

采访尾声,只见一辆车停在摊前,车主摇下车窗喊道:“师傅,衣服拉链能修不?”“能!”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