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助残”让轮椅上的“梦想”绚丽绽放

核心提示: 近年来,我市文化馆以“文化助残”工作为牵引,开设“隐形的翅膀”残疾人声乐培训班和轮椅上的“中国梦”残疾人国乐培训班

培训班上,授课老师正在教葫芦丝吹奏技巧。

本报记者 丽萍 通讯员 高志强 胡玲玲 刘攀

文化能够给人以力量,在一座城市,推动公共文化均等化服务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重要环节。为使残疾人朋友更好地平等参与、共享社会文化生活进步,近年来,我市文化馆以“文化助残”工作为牵引,开设“隐形的翅膀”残疾人声乐培训班和轮椅上的“中国梦”残疾人国乐培训班,组织残疾人参观学习丹阳非遗技艺展示等,努力为这一特殊群体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推动了“传递文化关爱、保障文化权益、增进文化福祉”工作走向深入,这也让全市轮椅上的“梦想”绚丽绽放。

自该馆开展“我身边的公共文化助手”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以来,志愿者们走实地、查实情、办实事。一位志愿者说:“在接触残疾人朋友的现实生活后,我们都被他们与现实不屈抗争的精神所震撼和感染。”为使广大残疾人能够走出家门,“玩”转文体活动,2018年,该馆党支部与“正明力”残疾人公益服务社一道,组织开设残疾人声乐和国乐培训班,帮助残疾人朋友排解压力,纾解情绪,让他们能像普通人一样享有属于自己的快乐。组织残疾人音乐培训,为丹阳热爱音乐的残疾人搭建起沟通交流和学习实践的平台,并从中培养出了一批残疾人文艺骨干,为他们提供了登上舞台表演才艺的机会。据文化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馆党支部还组织党员骨干专门成立了助残志愿服务小组,针对残疾人生活和学习的特殊性和兴趣点,确定了以“理想引路”为主切入点,以“集中交流”和“对点培训”为主要方法,以民歌演唱和葫芦丝演奏为主要内容的学习交流计划,每周一至周三固定时间,面向居住在城区的残疾人群体免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落实服务项目,并邀请我市音乐家协会施建军和市六中音乐教师张玉祥作为主讲老师开展系统培训,让他们的生活有了新的乐趣和追求。

文艺培训让残疾人朋友收获快乐的同时也实现了多年的梦想。市民张国斌虽双腿残疾,但他靠自己的努力开了一家电器维修店。“我喜欢唱歌,热爱音乐,一听说有针对残疾人的乐器培训课程就立马报名参加了。”张国斌告诉记者,在培训班学习歌曲演唱技巧和吹奏葫芦丝时,他能全身心融入音乐世界里,让他忘掉了年龄、疾病和烦恼,并从内心深处获得了快乐。残疾人晓清对此也感同身受,她向志愿者们坦言:“我的音乐追梦之旅在你们的帮助下正绽放绚丽色彩。”

据统计,两年来,我市30余名受训学员已组成两支公益演出队伍,他们跟随全市“文艺播种”计划,深度参与“文化下乡”活动和组织义卖公益演出19场,他们用行动绽放出绚丽的生命色彩,为新时代传递和辐射着正能量。“举办残疾人声乐培训班、国乐培训班和非遗技艺参观学习,不仅是激发弱势群体自身潜能、培养残疾朋友兴趣爱好、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的具体举措,更为发挥残疾人学员带头作用、促进我市残疾人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文化馆将和残疾人公益演出团体一道,努力拓展服务范围,助力更多人登上更大舞台,让受助者成为助人者,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添砖加瓦”,全力推动轮椅上的“中国梦”行稳致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