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过年,两代人的牵挂

核心提示: 前两天,在上海工作的市民小许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快递——一箱年货,里面有他爱吃的香肠、咸肉,还有其他零食,这份快递是其母亲寄给他的。

本报记者 高静

前两天,在上海工作的市民小许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快递——一箱年货,里面有他爱吃的香肠、咸肉,还有其他零食,这份快递是其母亲寄给他的。

“现在上海疫情防控比较严,来回都得隔离,所以今年就不回去过年了。”今年27岁的小许,在上海工作已经3年了,这是他第一次不回家过年,“跟父母说明情况后,父母都表示理解,也没多说什么,然后没两天就收到了快递。”

看着满满一箱食物,小许很感动,却也有着今年春节不能全家团圆的遗憾。对于今年的春节,小许已经计划好要和父母“云团聚”,“通过在线视频的方式和他们一起过年。”

对于小许“就地过年”,他的母亲虽然有些失落,但很理解和支持,“只要孩子平平安安的就行。”对于寄出的那箱快递,她表示,那些是儿子喜欢吃的食物,“都是我亲手做的,这样他在外地过年也能吃到家里的味道,还能和一起过年的同事们分享,感受到一些年味。儿子爱吃的东西家里还准备了很多,存着等他回来的时候做给他吃。”

今年,和小许一样“就地过年”的人还有很多。城区一服装店工作人员殷女士是四川人,以往过年都回家乡的她,今年选择留在丹阳过年,“主要还是因为疫情,父母担心路上会不安全,所以我们这个小家计划不回家乡过年了,好在我们前段时间已经回去过一次了。”殷女士表示,春节期间她会正常工作,因为其从事的工作属于服务行业,春节期间正常营业。以前都是休年假才可以回老家过年,今年就不用了。虽然人不回去,但是心却一直牵挂着家乡的父母,“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太好,本来想着过年回去好好陪陪他们,现在只能等疫情结束,我再休假回老家看望父母。”

老家在安徽的高女士今年也准备在丹阳过年,“一方面是工作需要,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安全。”高女士告诉记者,自从父母得知她不能回老家过年后,便想着从老家来丹阳陪她,“考虑到父母不经常外出,再加上疫情防控要求严格,便一直耐心劝说,他们最终还是决定留在老家过年。”

“春节是个团圆的节日,我却不能在家,父母牵挂我,我也牵挂他们。”高女士感叹,“就地过年”,落寞的不仅是在异乡的游子,还有在家乡的父母亲人。

黄阿姨便是等待游子归来的父母中的一员,她的孩子今年留在北京过年。看着满冰箱的食物,黄阿姨有点难过,“不知道孩子在那边吃些什么?是否有这些家乡的‘年味’?一个人过节会不会很孤单?”

对于黄阿姨来说,本来满心期待春节的到来,现在却有些失落,“春节的意义就在于一家人辞旧迎新,孩子不在家就没有团圆的感觉,但我们还是应该以防疫大局为重。”

此外,还有很多留守儿童等待着在外务工的父母回家。如何让这些“家人”过好年,是“就地过年”不能不考虑的问题。据了解,越来越多的地方关注到“就地过年”的“后半篇文章”,陆续出台“亲情套餐”,留守群体的亲人缺席但亲情不缺席,也让“就地过年”真正有“年味”,真正实现“此心安处是吾乡”。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