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关笼子 下课赶鸭子

核心提示: 在你也补、我也补,你补一门,我补两门三门的补课时代,不补真不让人放心。

周竹生

在你也补、我也补,你补一门,我补两门三门的补课时代,不补真不让人放心。于是,补习之风越演越烈,风起云涌,欲罢不能。学生课内被题海战术轰炸,课外被补习机构围剿,真是苦了学生。

补课补什么?作为家长,肯定是指望缺什么补什么,哪门功课差补哪门。类似“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是否有效?有一句话做了最恰当的回答:补补无害,补补益善,补终归比不补好。但是对于一部分对补习抵抗的学生来说,十全大补也无补于事。

问题出在哪里?家长对于补习的目的不甚明了,学生对于补习油盐不进。

对于学生的教育,我们先从教育观入手分析。

国家: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不让未来一代成为次品废品危险品,要让他们成为良品正品合格品。

各家:挣分树人,出人头地。眼睛盯着分数,指望孩子成为学霸,只要能提高分数,不惜花钱补习。

行家:童蒙养正,培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成绩好的基础和保证,习惯好,能专心,肯用功,孩子省力,家长省心。

不愧为行家,真正的专家,不是被吐槽炮轰的“砖家”。因为无论是要完成国家教育方针所确立的立德树人的任务,还是要实现各家各户各位家长所期盼的分数冒尖望子成龙出人头地的家庭梦想,养正习惯都是基础,都是保障,这一点做不到,不要说优良品,合格品都做不到。

过去做教师的时候对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视和培养也没有少花心思,现在有机会接触学生,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好差尤为在意。

有家长请我诊断一下她家孩子学习的问题,我不要看他的作业,也不要看他的考试成绩,我只要看他是如何坐的,看他的一张嘴巴,一双眼睛,两只手,看三分钟,我就基本能了解这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了。

那张嘴巴关得牢吗?是不是一逮着机会就要说上几句,不说上几句就很难过。一旦老师不在就畅所欲言,喋喋不休,侃侃而谈?随便插嘴,交头接耳,习以为常,很难改掉。

那双眼睛看哪里?看什么?看老师,看黑板,看书,其余的不看或者少看。有学生偏偏不是,不看老师,不看黑板,不看书,看手指头,看天花板,看窗外的麻雀。目光游离,走神分心。就如同《弈秋》之文中所述,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就如同《管宁割席》中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一双手在干什么?不是在玩笔就是在玩橡皮,不是在桌子上面玩就是在桌子底下玩。有的同学手上没有东西玩,浑身不自在。多动,分神,哪有心思听课,哪有心思做作业,有的学生已经到了完全失去自控自制自理的能力了,这样的坏习惯在身,你叫他如何能学好,如何能补好。

坏习惯影响了学习,好习惯成就了学习。假如学生没有起码的定力,三分钟都坐不住,假如学生没有起码的自控力,不把作业做完就想着要吃要玩,抓一只手机,一玩就是半天,假如学生没有起码的毅力,早上睡懒觉都不肯起床,他的学习能进入理想状态吗?

学习就必须有学习的状态,集中精力,专心致志。所以学生一旦进入到上课读书作业的学习状态就必须把自己关进笼子,要注意,不是老师,也不是家长,是自己把自己关进笼子。关进笼子的目的,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做到了,书就读得进,做不到,书就读不进。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一点从小就要养正。这个习惯养成了,今后孩子读书学习就基本不用大人操心了,否则家长有烦不完的事、操不尽的心,没完没了。

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高度,习惯决定命运。如何养正?

立规矩,有敬畏。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示规范,有榜样。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这个老师在家庭这个课堂里就要给出示范,做出榜样。作规定,有要求。先预习,再学习,先复习,再作业,当日事,当日毕。不预习不进课堂,不复习不进考场,不打无准备之仗。这些习惯养成了,学生自觉自愿地进了学习的笼子,其实就做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绩就不用家长发愁了。

当然上课关笼子,也不要忘了下课放鸭子。学生毕竟是学生,是孩子,学习之余,也要去玩,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放鸭子就是让学生放松,让学生调节,带着孩子好好地玩,尽心地玩,甚至把玩当作一种奖励。玩好了,孩子学习会更带劲,更好。

 

相关阅读: 笼子 鸭子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