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丹阳南朝帝王陵寝

核心提示: 丹阳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有6000年人文史和2400多年建城史,素有“江南文物之邦”美誉。

殷显春

丹阳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有6000年人文史和2400多年建城史,素有“江南文物之邦”美誉。2020年7月25日,我市召开了文物保护暨申遗工作动员会,这标志着丹阳南朝帝王陵寝申遗正式启动。作为南朝齐梁帝王故里的丹阳和驰名中外的南朝帝陵,再次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

一、梁皇谒陵

时光倒流到公元544年的南朝梁大同十年三月,81岁高龄的梁朝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率领皇室和王公大臣,浩浩荡荡,从当时的都城建康(今南京市)“舆驾幸兰陵,谒建陵。”第二天,梁武帝又到“修陵”。建陵和修陵在哪呢?就在今天的开发区荆林三城巷。建陵是梁武帝为父亲萧顺之追封皇帝后修建的皇陵,修陵则是他为自己营造的陵寝,已安葬先于他去世的皇后郗氏。

谒建陵后的第三天,梁武帝就发布诏书:

“朕自违桑梓,五十余载,乃眷东顾,靡日不思。今四方款关,海外有截,狱讼稍简,国务小闲,始获展敬园陵,但增感恸。故乡老少,接踵远至,情貌孜孜,若归于父。宜有以慰其此心。並可锡位一阶,并加颁赉。所经县邑,无出今年租赋。监所责民,蠲复二年。并普赉内外从官军主左右钱米各有差。”

阔别故乡五十多年的梁武帝,一直思念故土,晚年终于有机会前来谒陵,并受到故乡老少的隆重欢迎,不由得感慨万千。这次家乡行,历时20多天,梁武帝不但回到家乡南兰陵,还去了京口(今镇江)北固山,在丹徒东边的回宾亭宴请家乡的父老,并作《还旧乡》诗纪事。

梁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他是南朝梁代的开国皇帝,开创了南朝最为辉煌的“永明之治”。他对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播有重大影响,曾四次舍身同泰寺,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受过菩萨戒的“菩萨皇帝”。然而,梁朝也在萧衍手上走向衰落,因“侯景之乱”,繁华的建康城惨遭破坏,他本人也被囚饿死台城。

1400多年过去了,正如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昔日的南朝遗迹,早已湮没在尘埃中。但梁武帝萧衍当年回乡拜谒的建陵,以及他本人长眠的修陵,历经千年沧桑,至今尚存。陵墓前气势恢宏的石刻傲然挺立旷野,那威猛而灵动的石兽,仿佛在叙述着当年的历史。

在丹阳这片土地上,像建陵、修陵这样的南朝陵墓,共有12座,迄今共发现11处26件石刻,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150处大遗址之一。

二、萧氏望族

要说丹阳何来南朝帝王陵墓,得从萧氏家族在丹阳的发迹说起。

据《南史·齐本纪》记载,南朝齐梁两代萧氏的祖先淮阴令萧整是在西晋末年内乱时,过长江来到南方“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的。当时的晋陵郡治在丹徒(今镇江)。至于晋朝的武进县,考系分丹徒、曲阿(今丹阳)地设立,后又并入曲阿,即今丹阳市东北一带。里,是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后泛指乡里、家乡。《南史·齐本纪上第四》记载:“上旧居武进东城村。”东城里,即南朝齐梁两代萧氏皇帝先祖的居住地,也就是“东城村”。如今,千年古村东城村已成为丹阳齐梁帝王故里的重要地标。

自淮阴令萧整西晋末年迁居“东城里”后,萧氏繁衍壮大,成为望族。特别是洮阳县令萧卓之女萧文寿成为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的继母(刘裕称帝后封其为太后)后,萧氏成为显耀的皇亲国戚,并逐渐掌握了兵权。

当刘宋皇室相互残杀时,萧道成逐渐成为大将、权臣,官至相国,号称齐公,任骠骑大将军、扬州牧、南徐州刺史。他独掌军政大权,杀后废帝,立顺帝。公元479年四月,萧道成在建康登基称帝,国号齐,是为齐高帝。改元建元,史称南齐。

同为萧整后裔,梁武帝萧衍跟齐高帝萧道成血缘关系很近,他的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萧道成的族弟,曾经做过侍中、卫尉等高官。

萧衍从小博学多才,在文学方面造诣很深,和沈约、谢朓等同为“竟陵八友”之一。萧衍从政后,曾任齐雍州刺史,镇守襄阳,后乘齐内乱,于公元502年起兵夺取帝位,国号梁,是为梁武帝,时年39岁。梁武帝共在位48年。

同一个地方连续出了两朝皇帝,这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三、两朝皇陵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南朝齐、梁两代帝王均十分重视家乡,死后归葬丹阳。所以,从南齐永安陵开始,萧氏就在家乡开始了规模宏大的造陵行动。他们的陵墓多选择在背依山冈、面临开阔平地的地方。

目前丹阳境内已探明的齐梁帝王陵墓有12处,散布在境内的荆林、胡桥、前艾等乡村的丘峦岗地。能够确认墓主身份的共有8处,暂无法确定墓主身份的共4处。其中,齐代所有陵墓和梁代帝陵,全国仅见于丹阳。

建于南齐建元元年(479)的齐宣帝萧承之永安陵,为南朝最早葬于丹阳的一座帝王陵墓。萧承之是齐高帝萧道成的父亲。萧道成即位后追尊父为宣帝。陵墓位于丹北镇胡桥北狮子湾。陵前存石兽二,东为天禄,保存较好。身长2.95米、高2,75米,昂首挺胸,形象威严。颌下有卷须垂于胸际。有翼,翼面作卷云绞,中有细鳞,后为长翅。身上长毛卷曲似流苏,垂尾内收回右外旋,足四爪,左前足攫一小兽;西麒麟兽头无存,余部尚完好。

齐景帝修安陵墓主萧道生也是死后被其子齐明帝萧鸾追尊为皇帝。陵墓位于丹北镇胡桥仙塘湾。该墓于1965年11月发掘。墓室全部用花纹砖砌成。因早年被盗掘,仅清理出陶、瓷、石铁等类残器,较完整的墓室砖刻壁画有“羽人戏虎”等五幅。

梁文帝萧顺之建陵是梁武帝追尊父亲为皇帝后扩建的陵墓。陵墓位于今云阳街道荆林三城巷村东北。陵前神道进口依次陈列有石兽、方型石础、石柱、石龟趺各一对,是所有南朝陵墓石刻中保存石刻件数最多的一处。陵前石兽,南为麒麟,北为天禄。

齐梁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最具传奇色彩的梁武帝萧衍,其陵墓位于今云阳街道荆林三城巷刘家村。修陵前仅存天禄一只,是丹阳齐梁陵墓石刻中最完整的一只。此天禄姿势雄伟,远远望去,像一头高傲的猛兽,在大地上迈步前进。

此外,梁代还在丹阳萧港(现称萧梁河)东西两岸设置两只石兽,作为陵墓入口的标志,清乾隆《丹阳县志》载:“萧港在皇业寺前,直入陵口大河,梁时公卿谒陵,由南京方山下秦淮河直达丹阳运河。经萧港口,直达建陵、庄陵。”“陵口”因此得名。

陵口石兽是丹阳现存石兽中体形最大的两只,花纹清晰,造型独特。

丹阳南朝陵墓石刻以石兽居多,有20件,余为石柱、石龟趺和石建筑基础各一对。石兽,有角者,以独角、双角兽各一件成对,设置在帝陵前,无角兽则置于王墓神道。双角兽称天禄,独角兽称麒麟,而无角兽称辟邪。石兽都以整块巨石雕成,张牙露齿,昂首挺胸,一足前迈,长尾及地,腹侧装饰双翼。这些石兽综合运用圆雕、浮雕和线雕手法表现,气韵生动,形神兼备。所以,不来丹阳考察齐梁南朝陵墓石刻,就悟不出南北朝石刻艺术的魅力,就领会不到它在中国陵寝制度上具有惟一性的特征。

12处皇陵中,上世纪六十年代已由国家对齐景帝修安陵,胡桥吴家村、建山金家村南朝陵墓进行发掘。已发掘过的三座南齐帝陵,均发现有《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羽人戏龙》《羽人戏虎》等大幅模印砖画,是现知南朝绘画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堪称我国绘画史上的一次重要发现。

四、推动申遗

由于南朝石刻大都位于农村偏远地带,文物保护面临严峻考验。同时,南朝石刻保护上还面临诸如风蚀水侵、紫外线、酸雨等自然因素对南朝石刻侵蚀的保护问题,需要依靠科技与文化保护相结合。而文物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是相辅相承的。

把南朝齐梁皇陵打造成全国闻名的风景名胜区,是几代丹阳人的梦想。2019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经过深入调研后认为,推进丹阳南朝帝陵及石刻申遗工作,不失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动文旅事业融合的重要抓手,对于提高地方知名度,激励全市上下增强文化自信等,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020年7月25日上午,我市召开文物保护暨申遗工作动员会,申遗工作正式启动。

目前,由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主持,南京博物院已经对丹阳南朝帝陵展开系统性区域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工作,明确陵园四周、走向、分布范围、铺筑方式等,判断陵园附属建筑的大致方位等基本情况。考古结束后,将形成《丹阳南朝陵墓系统性区域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报告》,为下一步推动丹阳南朝陵墓及石刻保护规划的编制、申遗等奠定基础。与此同时,丹阳南朝帝陵与石刻申遗价值预研究项目、工作流程、工作计划等申遗工作正在推进之中。

为推动帝陵申遗,我市还将对丹阳南朝帝陵周边环境展开全面治理,让南朝帝陵环境得到最好的保护。在此基础下,将制定《丹阳南朝陵墓遗址公园规划》,结合《保护规划》和申遗文本等一系列文件要求,依托周边山水自然景观,把“南朝十二陵”石刻遗址公园建造成一流的齐梁文化生态公园。

文物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和生生不息的实物见证,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在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时代,丹阳南朝陵墓及石刻地域性强,特质独具,文化内涵丰富,成为我们倍加珍惜的人文资源,推进丹阳南朝帝王陵寝的保护利用和申遗,不但将推动发展特色旅游,对于推动丹阳社会经济发展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必将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自信。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