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无公害大闸蟹卖火了

核心提示: 这些天,珥陵镇黄埝村的大闸蟹养殖户郭锁连每天一大早就会收到许多微信订单。抓螃蟹、捆螃蟹,清洗好再装盒发货,58岁的老郭忙得不亦乐乎。

郭锁连微笑着展示他养的大闸蟹。记者 姚磊 摄

本报记者 姚磊

“老郭,来6只大闸蟹,马上绑好发给我。”“老郭,我这儿要10只,2.5两的母蟹和3.5两的公蟹各5只。”这些天,珥陵镇黄埝村的大闸蟹养殖户郭锁连每天一大早就会收到许多微信订单。抓螃蟹、捆螃蟹,清洗好再装盒发货,58岁的老郭忙得不亦乐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笑着说:“现在正是吃蟹的好时节,我的大闸蟹向来以精品质笑傲市场,今年质量更甚以往。自从10月7日开始供货以来,销售一直非常紧俏,通过微信下单购买的顾客越来越多。”

记者2日上午见到郭锁连时,他正坐在养殖基地的小屋前清洗大闸蟹。“这几只蟹都是客户刚下的订单。无论他们要什么规格的螃蟹,数量多少,我都能立刻下塘抓最鲜活的蟹寄给他们。”老郭一边麻利地将“张牙舞爪”的大闸蟹捆绑好,一边拿着刷子就着清水仔仔细细地刷去螃蟹身上的泥浆。“你看这螃蟹的背,刷干净了锃光瓦亮,像是涂了一层油,蟹壳也墨绿结实,抓在手中很有分量。”老郭指着手中的螃蟹介绍道。

在黄埝村,搞水产养殖的远不止老郭一人,但是只要提到大闸蟹,人人都会把大拇指竖向老郭。在村民的印象中,老郭肯吃苦、脑子灵,学技术也快,所以大闸蟹越养越好。老郭自己倒是并不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他表示,螃蟹能否养好,除了人为因素,苗种的优劣也至关重要。“今年我的大闸蟹整体质量要好于往年,螃蟹个头也比往年大许多,甚至出现了不少6两、7两的公蟹和超过5两的母蟹,这在过去比较少见。”老郭总结了其中原因,他认为今年的蟹苗母本选用得好,在此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精心育养和管理,外加足量的冰鲜鱼辅以玉米、螺蛳等进行生态喂养,大闸蟹品质自然“顶呱呱”。

沿着蟹塘往里走,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大闸蟹在水边晒太阳,见到有行人路过便举着两只“大钳子”四处逃窜。老郭说,目前整个养殖基地的塘口全部采取了无公害养殖标准进行养殖,工作人员曾在各个塘口取了泥土和水源样本进行了检测,其结果全部符合标准,自己养的螃蟹也顺利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这为想要往精品路线上发展的老郭助了一臂之力。

记者了解到,郭锁连养蟹已有10年,这些年来他一步一个脚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靠着敢打敢拼的精神在水产养殖业中越走越远。他笑着说,原先跑业务的他能转行养好螃蟹也是一种奇迹,“我在养蟹初期没有考虑到这条路能走多远,因为之前养对虾的失败经历时刻告诫着自己,水产养殖行业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但事实上我除了早期因不会育蟹苗吃过亏外,后面的路都是顺风顺水的。”谈起往事,老郭总是充满感慨,他说,每次去外地观摩和培训,他都非常重视,在观摩和培训过程中汲取新鲜知识成了他提升养殖能力的重要方式。回来后,他既不完全照搬外地模式,也不全盘吸收其他养殖户的经验,而是将它们与自身实际结合起来,“因地制宜”是他一直恪守的养蟹金标准。

在老郭养殖基地的小屋内,记者看到了码放整齐的两式精美包装盒,两者都印有“思味斋”商标,按照主色调分为红色和黄色两种,其中黄色礼盒能存放的螃蟹更大、更多。老郭说,近几年自己的大闸蟹已经脱掉了“大路货”的帽子,走上了精品高端路线,这些都得益于市农业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今年大闸蟹亩产已经超过了400斤,个头也更大,价格自然也是水涨船高。例如,3两的母蟹或4两的公蟹每只能卖到35元,3.5两的母蟹或4.5两的公蟹每只能卖到50元,更大的螃蟹价格就更高了。”老郭如是说道。

由于“思味斋”品牌早已打响多年,大闸蟹的质量和口感都经得起消费者的考验,往往不用等老郭出去推销就被客户抢着订购了,而这一现象从每年的10月份开始一直能持续到来年的1月~2月。通过礼盒内置双层冰袋冷藏技术,一只刚从池塘里捉来的大闸蟹最多只需十多个小时就能送到外地客户手中,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蟹的鲜活品质,“思味斋”牌大闸蟹也因此越走越远。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