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爱我的家乡》筑牢爱国主义情怀

核心提示: 观影结束后,大家深受鼓舞,纷纷表示会倍加珍惜当前国家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在今后的工作中爱岗敬业、锐意进取,不忘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立足岗位,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努力奋斗。

编者按:10月16日下午,开发区组织开展《我和我的家乡》主题观影党日活动。全区机关干部职工参加了此次活动。

影片通过5个笑中带泪的独立短片,以普通人的故事为落脚点,从医保、教育、科技、乡村振兴等方面,讲述了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展现了我国城乡近年来发生的巨变,展现了脱贫攻坚的成果,折射出人民群众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观影结束后,大家深受鼓舞,纷纷表示会倍加珍惜当前国家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在今后的工作中爱岗敬业、锐意进取,不忘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立足岗位,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努力奋斗。

《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

财政所

16日,单位组织员工一起观看了《我和我的家乡》,观影一场,百感交集!

影片以五个单元故事组成,从不同的阶层,不同的群体,不同的角度向我们展现家乡的变化,祖国的成长!让我们在欢乐之余也有感动,在欢笑之后也留下了诸多思考!

影片第一个单元是《北京,好人》,剧中围绕一张社保卡引发了两人的欢乐悲喜故事,一切充满矛盾,又合乎情理。一张社保卡让中国的人民不再为看不起病而担心,也让中国人的健康更有保障!健康中国,从一张社保卡开始;健康中国,从健康的中国人开始……

第二单元是《天下掉下来一个UFO》。在贵州黔东南的一个苗寨,突然发现了有飞碟出现在本苗寨,由此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剧中有现在自媒体的元素,也有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思考!只要创新,坚持不懈,相信我们的经济发展一定能够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第三单元是《最后一课》,故事讲述了一个海外教授得了老年痴呆症,为了恢复他的记忆,他的家人联系他曾经上过课的那个乡村小学校,希望通过他在那里的最后一课,帮助他恢复记忆!故事中,老师对孩子们无私的爱,乡亲们对老师的感恩之情,无不让人动容!乡村的改变,更应该从教育开始!教育开拓人们的视野,也增长人民的智慧!而人民的智慧成长,离不开教育,乡村教育更是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教育人的坚守和无私的奉献!

影片第四单元《回家之路》,故事讲述了一名自媒体人,网红带货主播回乡参加学校校庆的路上遇见了自己的小学老师带大的孩子——乔树林。乔树林,一个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虽然富裕了却不忘本,带着乡亲们一起改变家乡的模样!为沙漠披上绿装,带乡亲们一起致富,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一个有担当的人怎么可能不让人感动!家乡的味道,家乡的风景,家乡的那些人,那些事……家乡注定镌刻在我们心底!

影片第五单元《神笔马亮》,一个文化工作人员下乡扶贫的故事,也让人有着无限感慨!一个考上国外名校,有着进一步深造机会的工作人员为了下乡扶贫,瞒着妻子,不仅带着乡亲们致富,更是在中华大地上为脱贫攻坚带来不一样的色彩!

总体上来说,《我和我的家乡》是一部不错的影片!从医保、教育、发展等多个维度向我们呈现了祖国近年来的变化!也从多个角度记录了一批为了伟大中国梦想而不懈努力的有担当的可爱的人!家乡,或许很近也或许会很远,不论远近,始终在我们的心田占据着那么一亩三分地,也对我们的一生有些特别的意义!

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心怀感恩,一路向前!建设美丽家乡,我们责无旁贷,拥抱幸福中国,我们一路向前!加油,我的家乡!加油,我最亲爱的祖国!伟大复兴梦必定会实现!

《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

科创园

去年上映的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曾振奋感动了无数观众。今年同系列接棒力作《我和我的家乡》备受关注。今天在单位组织学习的机会下大家观看了《我和我的家乡》。“家乡”延用“祖国”的单元片模式,以细腻的手法唤起我们心底最深处的情感共鸣。然而与“祖国”不同的是,“家乡”不仅是一部集体创作的大片,更是响应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的大作。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横跨祖国东西南北中五大区域,通过演绎五个最具“家乡”特色的故事。虽然故事不同,但说的都是中国故事,更确切的说是农村、农业、农民这个“三农”问题。唤醒中国人心底对家乡的浓厚情思,激励中华儿女为家乡发展拼搏奋斗。

第一个故事,是农民亲戚的医保问题。由于种种原因,最后只能交钱治病,却发现农民亲戚有农村医疗保险,待遇和社保卡是一样的,反映出了农村也有最基本的医疗保障,实现了医疗公平。第二个故事,是乡村支教老师,他们奉献自己的一生,让学生明白知识是可以改变命运的,知识是可以强国的,重担更在年轻的一辈上。第三个故事,开直播搞发明因为自己的一次意外,自己的乡村因为这个火了,带动了这个没有什么特色的农村经济。同时电影中提到的网红这个概念,展现了“互联网+”使流量变现的经济模式。现在社会网红正在影响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希望有更多正能量的网红发挥积极作用,用正面阳光的作品影响我们。第四个故事是回乡之路,以同学会为引子,引出治沙防砂,改变村容村貌,发展乡村特色经济,改变经济模式,产供销一条龙,带动大家共同富裕,贯彻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最后的压轴故事,是高材生放弃优质资源和机会毅然选择下乡做村官,同时还要面临家人的不理解,社会的不信任,但也没放弃自我奉献,牺牲小我完成大我,做好基层工作,为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而我作为一名未曾离开过家乡的人,看了电影之后也是感触颇深。虽然未在乡村生活过,但是这几年从接触到的人和事上,都让我感受到了家乡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已经发生了变化。从新冠疫情防控开始,乡村和街道到处都是巡逻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大家众志成城一起抗击病毒,坚持严控防守人员流动,做好消毒检查工作,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积极响应防疫工作。在精神上大家是团结的,在物资供应上是公平公正的。之后到了文明城市检查月,又是那些愿意牺牲小我的人在第一线为我们打造干净整洁的街道。礼让行人,文明带盔无不体现着丹阳市民的素质提升。云阳大桥,老城区的改造更是为了市容市貌的提升,希望可以带动经济发展。

作为土生土长的丹阳人我爱我的家乡,爱这里的一切。

月是故乡明

纪工委

16日,在开发区管委会的组织下,我观看了近期上映的电影《我和我的家乡》。这部电影由五个不同的故事组成,主人公包括热心助人的群众,青年下乡的教师,民间发明家,支援环保的企业家和放弃学业的村书记,这些故事横跨了祖国东西南北中五大区域,涵盖了“医疗保障”“科技发展”“义务教育”“生态环境”“乡村振兴”等不同的主题,或是感人心脾,让人潸然泪下,或者妙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让我在看完之后也有了很深的感触。

说到“家乡”这个词,每个人也许有着不同的想法,但是无一例外的,家乡是我们成长的地方,承载着我们宝贵的回忆,无数人为了让家乡不断进步发展而尽心竭力。以电影中的片段来说,不管是借着“UFO”的热潮,与互联网热点相连,使原本贫困的贵州山村变成了热门风景区而改善了居民生活条件的村干部,还是创业成功之后,为了改变家乡风貌而发明“沙土苹果”,带领群众植树造林,甚至紧衣缩食四处求人的老板,又或者前程似锦但为了家乡发展而不得不瞒着妻子献身村委会工作的画家,他们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风貌与气量,诠释了中国人对家乡的眷恋,对人民的关怀,对国家的责任。

不同的故事情节,让我想起了我的家乡——丹阳。对于我来说,丹阳留给我的印象,在于它源远流长的人文脉络,小时候的我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时常转学。不管是过去拥挤狭小,充满了商贩的白云街,还是一直以来作为丹阳最繁华的新民路。不管是作为居住人口最为密集的华南社区,又或者保留了三思桥等文化遗址,古色古香的西门小路,都有我上学放学走在路上的身影。丹阳只是一座小城市,和北上广深等城市不一样,丹阳的节奏悠闲惬意,小时候的我时常在放学后在小商铺的门口驻足。我仍记得十多年前,那时候的白云街还没有改造,路上有无数卖着各种鸡柳炸串等小吃的推车,丹师附小到人民医院的路上无比拥挤,桥上人来人往,隔壁还开着一家粉丝店,那时候的大排粉丝我经常去吃,只要八块钱;我也记得那时候的华南还没有锦尚名都、华都锦城那些动辄数十层的居民楼,那时候我居住的华南新村简直可以算是华南最漂亮的小区,并且小区门口的一条街在短短一年内不断聚集起各路商贩,天亮便开始做生意,晚上六点才歇息,那时候的华南菜市场门口车水马龙,门口的煎饼摊成了我学生时代时常光顾的地点,买菜简直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导致我初中那会儿每次都要提前大半个小时抄小路才能按时报道;我也记得我高中那时候为了偷偷上网翘晚自习而在漆黑一片的西门小路骑着小破车风驰电掣,就为了快1分钟而不至于被我父母察觉,这些宝贵的回忆现在依然是我最珍贵的财富。虽然丹阳的城市也在不断的改造升级中越来越现代化,但是我依然记得丹阳过去的样子。后来我去外地上大学,丹阳的大麦粥、水晶肴肉和香醋简直成了难得的奢侈品,但是即使能在外地尝到这些丹阳独有的美味,却总觉得缺点什么,仔细一想便能想到,即使这些美味佳肴不曾改变,但那时客居他乡的我,真正怀念的却是丹阳这个地方给我留下的回忆。

如今,再看《我和我的家乡》这部电影真的能让我感慨万千,在外地求学工作的我回到丹阳之后,惊讶地发现丹阳这几年的发展实在让人欣喜。不管是新修的南二环和北二环大道,还是作为开发区地标的吾悦广场;不管是在规划拆迁后焕然一新的西门小区,还是不断新增的耸立的恒大,国信等住宅楼,都是我未曾领略的风景线。如今的丹阳相比过去,城市的规模大大增加,城市的规划愈发合理,城市的绿化进程不断开展,丹阳正在变得越来越好。我作为一个回到丹阳的公职人员,让丹阳变得越来越繁荣,越来越宜居,既是我作为丹阳人应尽的义务,也是本职工作和党交给我的使命。我会尽我的一份小小的力量,让我的家乡丹阳,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耀眼的明星,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我和我的家乡观》观后感

高新公司

昨日,开发区开展主题观影活动,我有幸与开发区的同志们一起观看了电影《我和我的家乡》。

电影和去年的《我和我的祖国》类型相似,整部影片由五个小故事组成,每个作品都围绕着对家乡“爱”的主题开展。老戏骨葛优的《北京好人》、范伟的《最后一课》、邓超的《回乡之路》、黄渤的《天上掉下个UFO》、沈腾、马丽的《神笔马亮》,整个影片轻松幽默接地气,让人忍不住捧腹大笑,但笑的同时又让大家默默流下了眼泪。故事中每一个人物对家乡特殊的感情也打动了所有观众们的内心,让大家跟着剧中人物情感变化而潸然泪下。

观影结束后,排队等待电梯下楼,和同事互相表达观完电影后的感受,不善言辞的我简简单单描述了几句“确实很感动”“演得很真实”等,看着电梯楼层的数字变化,回忆着电影的片段,思维开始发散。

《回乡之路》中,表面神神忽忽,鬼鬼祟祟,一副投机倒把土老板模样的乔树林是中国广大的乡村发展过程中怀揣梦想人的缩影,极具现实主义色彩。乡村的教育落后于城市的情况下,聚光灯效应和趋利效应在村民身上显得尤为明显。人们趋向于以成败论英雄,光鲜亮丽的闫飞燕无论走到哪都是群体中的焦点。相比之下,从闫飞燕的助手杰西卡到一般的村民,回馈给乔树林的大多是不屑与嗤笑。在真相大白后,作为家乡建设者的无名大英雄乔树林,从人群中脱颖而出,让诸多家乡建设者多了一份期待,多了一份安心。

剧里头有两句话,出现在闫飞燕的回忆中,是其老师说的,“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有本事了让咱们这个地方变个样!”以及“想要成为一个被别人影响的人很容易,而想要成为一个影响别人的人却很难”。同样的是,曾经有位老师也经常教诲我们:“今天你们要以学校为荣,将来一定要让学校以你们为荣!”数十年过去了,让人感慨的是,踏在家乡土地上的我扮演的既不是衣锦还乡的闫飞燕,也不是家乡建设者中的无名英雄乔树林,和很多人一样,是扮演的那群迎接大成归来的同学的乡里人。但是我们需要和影中的乡里人一样,对家乡充满着热情,充满了期待,同家乡建设者一样,投入自己的努力,为衣锦还乡的人表达赞许,为默默无闻的建设者感到自豪,为自己的梦想和对家乡辛勤的付出感到骄傲。

随着电梯门打开,随众人一起走出了影院。回首影城,高耸的大楼遮挡住阳光,与印象中的小影院有天壤之别,记忆重叠,颇有影片中数年前和如今乡村巨大的变化。不同的是路过学校时,看到学校却还是以前的模样,丹阳的教育事业一直是重点,很早以前学校设施就足够完善,因此也培育了众多优秀人才。也正是如此让我不甘成为家乡的普通人,而是想成为家乡的建设者,同衣锦还乡的同学一样一起为家乡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成为家乡的荣耀。

回想起单元剧的间隔以无数追梦人的自述为过度,表述同自己的家乡的距离,对自己家乡最深的记忆,这些都不是表演,而是最真情的流露。如果可以,我也想记录我的简单的情感。

“我的家乡是丹阳,与很多追梦人并不同,我现在距离我的家乡0米,我想为我的家乡建设出一份力,以家乡为荣,让家乡以我为荣。”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