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委会,应尽其所能

核心提示: 前一段时间,学校家委会的事在抖音里传得沸沸扬扬,老百姓对此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秦曼村

前一段时间,学校家委会的事在抖音里传得沸沸扬扬,老百姓对此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家委会,就是由家长代表成立的组织,作为与学校沟通的桥梁,关注学生的教育。家长委员会是代表全体家长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支持和监督学校做好教育工作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学校联系广大学生家长的纽带。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愈来愈大,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的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家委会的产生正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是为了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在学生教育工作中的沟通与配合,营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便于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了解、理解和监督,增强学校工作的透明度,确保各种教育渠道的畅通和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以便更好地培养和教育学生。

以前,家长往往被看作是被教育的对象,甚至因孩子不争气而接受老师的“训话”,现在学校成立了家委会,不仅仅是家长接受培训,还要让家长成为学校的真正主人,并以其自身的魅力与能量参与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家委会成员要通过管理,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从不同侧面为学校献计献策,从而也能看到自己价值的存在。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希望孩子能有出息,学校希望家长配合,使学生成才,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

但在家委会这件事情上也有不和谐的音符。有些家长为了竞选,亮资历亮简历,拼热情表决心。但家委会不一定要高学历、社会精英,更多需要的是一份责任心和热情。如此竞选或多或少沦为了“拼爹拼妈”的秀场,成了家长之间资源、关系、实力的比拼。也有个别家长觉得,“进家委会就是为了让孩子得到关照。”事实上,家委会竞选成为“名利秀”并非个案。有些学校的家委会甚至存在一些“潜规则”,老师遇到一些学生选拔活动时,一般由家委会先“瓜分”一遍,剩下的才到班级里。有的甚至名额都在家委会里“消化”了。此外,有些学校的家委会成了学校本职工作在家长群里的延伸,家委会成员成了“第二任课老师”“助教”或“实习老师”,甚至是义工。于是出现了这四类的家委会:“摆设家委会”“工具家委会”“变相联谊会”,以及真正由民主选举产生的家委会。

众所周知,一个班级的顺利发展,单靠老师一个人的力量肯定是远远不够的,背后这股家长的力量才是源源不断的,希望家委会能真正发挥其作用,让班级充满阳光和正能量。

 

相关阅读: 应尽其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