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奋斗,让我圆了幸福小康梦!”

核心提示: “9月底,我的‘一把手餐馆’就将恢复营业了,到时欢迎你们来作客!”

开办“农家乐”、养殖无公害水产,残疾老汉走上脱贫增收路

“辛勤奋斗,让我圆了幸福小康梦!”

本报记者 蒋须俊 实习记者 周洁

“9月底,我的‘一把手餐馆’就将恢复营业了,到时欢迎你们来作客!”昨日上午,在紧邻高新区园艺产业园内常青路附近的一方鱼塘边,正在进行池塘管理的六旬老汉徐建良,见到记者高兴地说,随着金秋羊肉、羊汤消费的启动,以及十一黄金周、预定生日宴等酒宴“订单”的增加,他的农家餐馆生意会越来越好。

“一把手餐馆”,为何农家餐饮店要取这个有趣的招牌?见记者有些纳闷,徐建良热情地招呼我们进棚屋坐坐,只见他晃动着一条左臂搬来凳子,而右手衣袖却空空如也,原来这是一位独臂老汉,“一把手餐馆”也是由此得名。

记者看到,这方近20亩鱼塘波光粼粼,周边是一望无垠碧绿的稻田,处于抽穗期的水稻在秋风吹拂下,飘来阵阵稻花香,好一幅乡村田园画卷。据徐建良介绍,眼前这个鱼塘,是园区内的江苏年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无偿交给他承包的,这是公司老总庄玉枫主动结对帮扶自己的爱心善举。鱼塘内养殖了草鱼、鲢鱼等品种,采用的是无公害生态养殖技术。坐在鱼塘边,老徐向记者讲起了这些年来他家发生的喜人变化。

今年63岁的徐建良,是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自小家境困难。二十多年前,曾是生产队电工的他在帮人用脱粒机(俗称老虎机)打小麦时,不慎将右手卷进机器,导致整个右臂被碾断。面对飞来横祸,性格要强的他不愿无所事事,坐吃山空,反而尽己所能养起了鸡、鸭、鹅等家禽,还承包了鱼塘,过起了自力更生的生活。

五年前,徐建良敏锐地“捕捉”到现代人追求健康饮食的习惯,心想自己养的土鸡、土鸭、土鹅和种植的蔬菜,正是人们追求的无公害、绿色健康食材,何不自己开一家农家餐馆呢?夫妻俩一合计,说干就干,在村里的帮助下,贷款30余万元买下了村头的一幢别人开茶馆的房屋,并进行了装修,以自身形象命名开办了这家餐馆。

“餐馆开办5年来,每到过年过节期间,我这里生意兴隆,客源不断。”徐建良说,今年春节,一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在全国打响。为减少聚餐,他积极配合政府做好防控工作,把正月期间村民预定的120多桌酒宴全退了,“疫情防控关键期,让饭店餐馆暂时歇业,这也是对消费者负责!”

徐建良的妻子告诉记者,经常有前来就餐的食客夸她家的店名起得好,我们夫妻俩总是会心一笑,用心为客人奉上美食,一开始主要卖羊肉,后来请来了厨师,餐馆内的菜品也越来越丰富。因为食材新鲜,处理得当,积累了不少口碑,小小的农家餐馆生意也日益红火起来。不仅附近的居民爱吃,周边乡镇和丹阳城里以及常州等地慕名而来的食客也不少。“店内的鸡、鸭、鱼、鹅等土特产,都是自家养殖的无公害产品,客人们吃得开心便会带领亲朋好友再次光顾。”老徐说。

开办“农家乐”、养殖无公害水产,让身残志坚的徐建良走上了脱贫增收路。“习总书记讲‘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依靠辛勤奋斗,我家告别了困境,圆了幸福小康梦。”徐建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正常年景,餐馆年收入有六七万,再加上养鱼的一万多元收入和儿子在眼镜企业上班的工资,他们一家三口收入还算可以。“我打算两年内还清剩下的10万元借贷款。身上的债务轻了,人也干劲十足,活得越来越有精神了!”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