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时代要充分考虑老年人需求

核心提示: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移动支付等服务的出现方便了广大消费者,但也有一些老年人觉得不太适应。

本报通讯员 王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移动支付等服务的出现方便了广大消费者,但也有一些老年人觉得不太适应。面对日新月异的智能化时代,年轻人与老年人的感受不完全一样。年轻人接受能力强,老年人适应能力相对较弱。在日常生活中,一些老年人因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而遇到问题是正常现象,不该遭到冷遇和拒绝。

今年3月,江苏某公交车上几位老人用老年机无法出示“健康码”,被赶下车的相关报道引发热议。

人口老龄化与科技飞速发展,共同导致银发族的数字融入问题。老年朋友很难吸收媒介素养,成为社交“鸿沟”,而许多人都忽略了这道“鸿沟”,没有为银发族过多考虑。事实上,“健康码”和“健康宝”作为疫情防控的数字化治理实践,初衷是为提供出行便利,方便人流管控,但却忽视了银发族的媒介使用能力。提供“代查”等服务举措,不仅是对老人出行的底线保障,也是对老人的照顾,更是对社会公平的保证。但“代查”服务并不能弥补老年人在信息能力上的缺陷,它只能是方便老人出行的“及时雨”,但更关键的还是让银发族掌握一定使用新媒介的知识和能力,帮助他们步入数字化时代。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社会治理和发展规划自然应该糅合老年群体的人文关怀,但打铁还需自身硬,老年群体自身也要多学习。比如家里的长辈记不住如何使用智能手机,有网友就用画图的方式制作了一份教程,贴心又奏效。子女应该教会父母“玩手机”,关乎购物、医疗、出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也要给老年人些耐心,就能教会他们网上“冲浪”。

如今,越来越多的生活场景被数字化,比如移动支付、线上挂号、网络购物等等。面对数字生活的洪流,老年朋友应该积极适应数字化发展,享受数字红利,市场才能够挖掘“银发经济”潜力。因此,相关部门在信息化和数字政务建设过程中,应该设置过渡期和老年群体服务通道,企业的产品设计也可以更“适老化”一些,如此才能折射出中国养老的文明底色。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