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名园——丹阳“孙园”的形制解析

核心提示: 丹阳“孙园”(俗称“七峰山房”)是明代江南一座著名的自然山林式私家园林。

陈祥渝

丹阳“孙园”(俗称“七峰山房”)是明代江南一座著名的自然山林式私家园林。

孙园建造的历史背景

明代,丹阳县城东北45里,是宁镇丘陵的余脉。这里濒临长江,冈峦起伏,青山层叠,浩渺的长江顺着山势向东逝去。端庄秀丽的嘉山和凤山横卧江边。源于长江支流的古九曲河在嘉山和凤山的山麓间潆洄流淌,越发使青山灵动,山川增色。清代诗人王煦《重游嘉山寺》诗云:“九曲河流湾复湾,夕阳明处是禅关。墙头翠露千竿竹,门外青围四面山。初寂梵音僧入定,共商诗句客忘还。招提重到浑疑梦,啜茗聊偷半日闲。”嘉山脚下,始建于北宋的龙王祠和嘉山寺,晨钟暮鼓打破了嘉、凤两山的沉寂。从嘉山遥望东南,约5里许,是隔着九曲河的严山。“严山,一名白云山,因孙氏居此,名孙山,又名南山。孙育构七峰山房,遂谓之七峰山。”(《丹阳县志补遗·山水》)明代状元、翰林院修撰钱福面对这里的地貌曰:“沿江皆山,不能以名。”丘陵山冈,自古往往以定居者的姓氏为名。此地最早为严氏所居,故名严山,村庄亦名严庄。元代末期,三国东吴之胄孙毅一族徙居严山之北,至明代中叶传到孙统一族,已人财两旺,“富甲吴中”。孙统成家立业后说:“兹山为此地之胜,舍其阳而据其阴可乎?”估计原居于山南的严氏已趋萧条,于是,孙统就到严山之南买田凿池,构房植树,建造别墅,安置新居,遂命之曰孙山。因孙山在嘉山之南,故又名南山。

明代中叶以来,江南的地主庄园经济和商品经济有了长足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私家造园的发展。园林已成为地主、富商、贵族、官僚的住宅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纷纷追求“选声伎,调丝竹,日游佳山水”的生活情趣。于是,热衷于在城市之中或郊外营造园林,打造新颖别致的栖息之地。这一时期的私家园林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地主、贵族和文人共同参与设计谋划,突出了鲜明的文人化风格,从而将江南私家园林推向了崭新的艺术境界。

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江南各地私家造园活动非常兴盛。也正是在正德年间,孙统父子先后多年经营,终于建成了一座享誉江南的山林别墅。该别墅坐落在孙山之南,乡民称之为“犁头尖”的山隈之上,有道路和建筑与山北祖居相连。

孙园的建筑形式纷繁、规模宏大,高低错落地隐现在竹木丛茂的山冈之中。俯瞰山下,长江似玉带向东飘逝而去,好一派园林风光,江南胜景。孙园落成后,闻名遐迩,吸引了众多达官贵人、骚人墨客前来览胜雅集,从事各种文化活动。来者如内阁首辅、“四朝元老”杨一清,状元钱福,“吴门四才子”唐寅、祝允明、文征明、徐桢卿,内阁首辅李东阳,探花王鳌,武英殿大学士贾詠,时为“文坛四杰”之一的何景明,工部尚书杨守随等,可见孙园魅力非凡。此外,还有来自水陆各路的四方商贾,在山下聚以成市,贸易兴盛。孙园终年人来客往,坐无虚日,影响之大,盛极一时。

孙园的建筑形制简析

明、清时代的江南私家园林,具有文人化倾向,格调高雅,意境深邃。对于园林布局,往往在有限的空间内划分景区,各自成景。其建筑造型,植物配置,叠山理水均讲究自然得体,和谐统一。孙园作为在真实自然山水中建造的园林别墅,尽管构图的自由度要大得多,但因建筑形式多变、功能众多、占地面积大,势必要做到规划严谨、布置合理、匠心独运,惟有这样才能达到天然和人工高度和谐的艺术境界。可以想象,到孙园聚会雅集的一班文人学士,均为孙氏父子的莫逆之交。如“吴门四才子”,均为诗文家和书画家,具有高超的艺术造诣,且都来自私家园林荟萃之地的今苏州地区,特别是唐寅,本身就在苏州桃花坞为自己设计构建了著名的“六如别业”,极有可能会为孙园的构建出谋划策。根据方志介绍,孙园有多种形式的建筑近百座,但叙述太简略。为此,笔者从园林造景的角度,对其形制解析如下:

1.门:一曰“瓜畦世裔”;一曰“簪缨世家”。

这里的门,指出入园林别墅的牌坊。江南牌坊多为石制,形式、结构多种多样。“瓜畦世裔”意指先祖孙钟曾在今丹阳城西15里之地的司徒白鹤山种瓜。“簪缨世家”,意指孙氏家族世代皆出官僚显贵。

2.堂:有偕老、晚逸、恩荣、垂裕、惠吉、乐志、重善、荣寿、贞白、金桂、敬义、崇德、具庆、延庆、槐荫、玉兰诸名。

堂,一般指正屋或正厅。古时,房屋前部设堂,堂后为室。成语“登堂入室”即谓此。孙统居处正厅的匾额上是明天顺进士、华盖殿大学士、内阁首辅李东阳题写的“南山晚逸”四个大字。

3.楼:有拱辰、摘星、印月、望云、凌霄、丽南、逸想、燕喜、宁远、宾峰、阅山、元览、临春、万花、万竹诸名。

楼,指两层以上结构的房屋或其它有上层结构的设施,如古代的楼船、楼车等。杨一清七绝《逸想楼》:“层云突兀枕高寒,历尽崎嶔路几盘。楼外青山攒列岫,闯然都入坐中看。”王鳌七绝《寄题严庄孙氏拱辰楼》:“紫微华盖拥宸居,拱北楼成势有余。斗映峰前驯猛兽,潮宗江上跃多鱼。”

4.馆:有青霞、抚景、集虚、清修、藻丝、绝尘、清芬、蕴玉诸名。

馆,古时一般指接待,安顿宾客的房舍,或指学舍,也泛指某些公共场所的建筑。祝允明七律《宿严庄清修馆》:“偶来思邈先生家,五日借榻情无涯。倾残百斛白堕酒,剪落几度青藜花。窗含太嶽金支近,门抱长江玉带斜。新宫作得新铭就,命写因思蔡少霞。”

5.阁:有西爽、漱石、江霞、自怡、寄傲诸名。

阁,为楼的另一种形式。楼上四周为敞开式,有护栏,可连通行走。主要供游憩、藏书等用。

6.斋:有容滕、潜豹、行素、履素、真率、味茶、自白、占闲、剩间、逸思、适雪舫、我贵诸名。

斋,一般指书房、学舍,有时也泛指房舍。

7.轩:有息宾、梅月、绿筠、澄怀、万玉、一榴、碧梧诸名。

轩,一般指室内通敞,光线明亮的房舍。常作为书房,休憩之用。古时也指有栏杆的长廊。杨一清七绝《作绝句于息宾轩》:“坤舆灵秀此山钟,谁锡嘉名作七峰。天亦好奇成胜赏,云端幻出几芙蓉。”

8.亭:有枕流、碧云、浴鹭、洗耳、渡杯、醉仙、濯缨、水月诸名。

古云:“亭者,停也。”其本义为古代设在路边供行人休息食宿的建筑。作为园林建筑,指一种有顶盖和柱身,但立面空透的小型建筑。它是我国园林建筑中运用最多的形式,主要供人驻足休息,纵目远览,和点缀风景。

9.台:有熙春、玉露、步月、环翠诸名。

《尔雅》:“四方而高曰台。”台,是一种高而平的建筑,主要作观望、远眺之用。先秦时的台都用土筑,所谓“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杨一清七绝《熙春台》:“石路登登步转难,熙春台上暂盘桓。兴来再续云天句,领取春光入肺肝。”

10.室:有披云、藏春、日新、齐眉诸名。

室,指厅堂后的内屋,为住宿等私密之处。

11.园:有聚秀、长春、抱瓮、多景诸名。

明朝的观赏园艺很发达,根据园名和有关诗文分析,是指供游憩、观赏的盆景园和花园,园内还有梨树等乔木。祝允明五律《题孙氏抱瓮园》:“未必印樊好,幽居趣自深。迟行避小草,高卧托乔林。抱灌惟知瓮,挥锄不见金。问渠终岁里,曾有惜葵心。”

12.山房:有七峰山房、白云山房、来秀山房和叠翠山房。

山房,顾名思义,即营造在山中的房舍,古代常指书斋或僧舍。唐寅七律《题孙氏白云山房》:“七峰山势倚天东,山馆山腰復道通。雪浪翻江檐映白,霜风堕井砌留红。栏杆绕出林梢上,簾幙低垂水影中,敢为写图并咏句,髫年投契主人翁。”杨守随七律《题孙氏七峰山房》:“白云深处草堂幽,今有樵人上上头。忽为歌声开竹豆,爱看月色下溪流。青天卷幔群峰入,细雨凭栏万木浮。一卷羲皇看不厌,年来习静与神游。”

13.其它小品建筑:有壶天小隐、林壑幽居、白云庵、水云舫、鹤窝、独得处、思补处诸名。

根据题名分析,均为独立的景点,属于园林建筑小品。这类小品在造园中具有独立的造型和意境,不但要有空间形式美,更要做到匠心独运,赋予特定的思想文化内涵。杨一清七绝《水云舫》:“云气苍凉映阁虚,石栏杆外柳风徐。莫言举纲浑无得,适兴原来不在鱼。”

“孙园”依山傍水,极尽幽居之美。其特色在于将园林艺术和庄园的农业经营、商贸集市,以及社会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明代罕见的庄园式山水园林。

孙园,名闻江南。众多达官贵人、骚人墨客纷至沓来,留下了丰富的书画翰墨、诗词华章,和令人惊叹的摩崖石刻。明正德进士,时号“金陵三俊”之一的陈沂《题孙氏山园》诗云:“山南来宿隐君家,历遍园亭兴未涯。枫叶染霜交杂树,菊枝擎雨带残花。重垣抱阁峰峦回,小涧横桥径路斜。不信武陵鸡犬处,只疑仙子住烟霞。”诗人惊叹孙园之美,疑似走进了武陵桃源仙境。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明嘉靖时,倭寇侵犯丹阳,孙园的建筑和收藏陈列的书画文物、诗文杂著等尽毁于罪恶之火。所幸,有关孙园的原始史料,经孙氏后人孙桢殚精竭虑、广泛收集,辑成《孙氏烬余录》十卷,只是内容难免简略。此外,姜绍书的《韵石斋笔谈》,也有零星记载。孙桢,今丹阳市人,字志周、仲墙、石云,孙统之孙,明诗文家,金石书画鉴赏家、堪舆家。姜绍书,今丹阳市人,字晏如,号二酉,明礼部尚书姜宝之曾孙,明诗文家、文物鉴赏家。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