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氏家乘》第十七修正式出版

核心提示: 近日,由中华钟氏宗亲总会副会长、丹阳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钟正云主编的《钟氏家乘》第十七修正式出版,为各地钟姓族人寻根问祖提供了一份完整“路线图”。

图为钟正云向丹阳市档案馆赠送《钟氏家乘》

图为钟氏宗祠

本报讯 (记者 丽萍)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家谱,延续着家族血脉,更传承着伦理规范、家风家训。近日,由中华钟氏宗亲总会副会长、丹阳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钟正云主编的《钟氏家乘》第十七修正式出版,为各地钟姓族人寻根问祖提供了一份完整“路线图”。

家谱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历史大厦三大支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家谱文化是对国史和地方志文化的重要补充。记者看到,黄色绸缎封面、古朴庄重的《钟氏家乘》全书共10卷,内容包括钟氏渊源、家族变迁、钟氏字辈、迁徙路线、陈巷钟氏由来、古今人文等。该家乘为丹阳陈巷第十七修。自民国三十五年大宗堂《钟氏宗谱》十六修以来,已时隔70余年。据了解,钟氏宗谱初修为明朝洪武年间(1393年),以后平均34年修一次,1917年为15修,1946年为16修,此后,由于种种原因中断。多年来,在钟正云脑海里一直有些疑问:钟氏家族“根”在哪?自己又是哪一代?然而,由于老家开发区陈巷村《钟氏宗谱》早已被毁,一直无法获得答案。直到2015年,钟正云从无锡一位家谱收藏者手中求得流失多年的老谱《钟氏族谱》后,他便开始深入研究钟氏家族历史文化,并着手牵头续修陈巷钟氏家谱,历时5年,第十七修《钟氏家乘》告成。

根据家谱记载,丹阳钟姓开基祖钟敏是钟嵘的第十五世孙,于五代后唐时期(923~933)徙迁丹阳,住在丹阳城区钟家巷。钟敏第九世孙钟承之迁练湖湖头村,钟清之迁练湖利市村(今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所在地)。第十世钟颜迁徙至练湖湖滨陈巷村。据钟正云考证,陈巷村钟氏宗祠为清代前期建筑,东距中北学院约一千米。而他自己则是丹阳钟氏开基祖钟敏第三十七世孙。

那么,陈巷村为什么没有姓陈的?反而有一座钟氏宗祠“赏音堂”?陈巷钟氏的起源是在哪里?……据此次出版的《钟氏家乘》记载:“陈巷村因陈姓人居住而得名,后来陈氏逐渐消失,宋代时由钟姓人入住村东。”“据说钟姓与陈姓为世交,现在司徒镇西南五公里处,有以钟姓命名的钟坟村,堪称宋代伟大的教育家钟将之就葬于此,相传陈姓人氏为守护钟氏墓地定居于此而形成了钟坟村。”“陈巷钟氏现有133户,钟姓人口318人。”……

这五年来,为查找陈巷钟氏族谱的信息资料,钟正云和6名编委会成员不辞劳苦,多方奔波,四处搜集挖掘整理有关宗谱资料。“大家都是怀着传承中国历史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参与、共同协作、无私奉献,才使这部第十七修钟氏家谱得以问世。”钟正云说,在家谱修编过程中,他们不仅多次到各地档案馆查阅,询问村中最年长的村民族人,还想法设法联系外地族人搜寻到了相关资料,最终编印成卷。“如今的陈巷村已被拆迁,村子没了,但‘我们从哪儿来’这个根源不能忘,钟氏家族的文化和家风不能丢。可以说,这次《钟氏家乘》的出版问世,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能够让后辈继承我们先辈的优良传统,将钟氏的好家风传承给一代又一代。”钟正云说。

据家谱记载:钟氏源于嬴姓,为复姓钟离所改。云阳钟氏之祖出自微子之裔,代有闻人。传至敏公,从南京江宁桐井迁徙到云阳广济桥落业,敏公成为云阳开基始祖,并繁衍形成钟家巷。敏公十世孙颜于南宋初年,从云阳东门外钟家巷迁徙到练湖湖滨(今丹阳市开发区三桥村委会陈巷自然村),成为陈巷钟氏先祖。此后八百余年来,钟氏开基拓业,繁衍生息,名显于世,成为云阳之望族。《钟氏家乘》付梓之际,收到了中华钟氏宗亲总会、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省、香港、台湾等多地钟氏宗亲会的贺信。目前,钟正云已向丹阳市档案馆、常州家谱馆、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单位分别捐赠了整套丹阳赏音堂《钟氏家乘》。

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识知音”的传奇故事也在家谱中有记载。为此,钟正云认为钟氏宗祠堂号名为“赏音堂”,得名很可能跟钟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典故有关。钟氏宗祠原有三进连同厢房十五间。现存前两进共六间,青砖瓦房,外观保存基本完好。但令他感到遗憾的是,由于鲜为人知,目前村中的钟氏祠堂尚未被有效保护起来,既未被定为文物保护单位,产权也不明晰。如今,整个村子都被拆了,唯独村中的钟氏宗祠还在“原地不动”,不知“何去何从”。他说,祠堂是乡土文化的根,恢复传统家族文化绕不开祠堂。他呼吁,相关部门要积极抓好祠堂文化建设,妥善保护好年代久远的古祠堂,并希望今后在祠堂内布展钟氏历史文化内容,在传承中守护文化之魂。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