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规模经营的绿色增效之路

核心提示: 超群家庭农场位于珥陵镇新庄村,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从事粮食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种植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场主名叫徐先忠,今年54岁,是一位职业农民。

农业规模经营的绿色增效之路

——探析珥陵镇超群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的增收路径

本报记者 蒋须俊 通讯员 陈才兴

超群家庭农场位于珥陵镇新庄村,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从事粮食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种植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场主名叫徐先忠,今年54岁,是一位职业农民。近几年来,他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实施订单种植和绿色生产模式,种粮收入连续保持稳定增长,现在他的粮食种植面积已近1000亩,不仅成功破解了乡村“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等系列难题,而且成为当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示范户,创出一条绿色农业规模经营的致富路子。

从机插秧服务起家,逐步走上粮食规模化经营之路

徐先忠是珥陵镇新庄村党总支副书记。从2007年开始,为带领广大农户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他带头购买了高速插秧机为村民提供机插秧一条龙服务,使水稻机插秧技术很快在新庄村推广开来。2009年下半年,当看到周围一些农户开始进行土地流转时,以农机化服务起家的徐先忠萌发了规模种粮的念头,不过他当时的承包面积仅100亩左右。2013年,当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扶持发展“家庭农场”的概念后,在种粮和农机化服务方面小有成绩的他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当即到当地工商部门注册成立珥陵镇超群家庭农场并获批。经过7年多来的发展,超群家庭农场的粮田经营面积已近千亩。

农业要实现规模化经营,离不开农业机械化。作为农场主的徐先忠深谙此理。为使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多年来,他依靠农机购置补贴这一惠农政策,不断对农机装备进行更新和升级换代,实现“机器换人”,推进粮食生产的全程机械化。通过逐年投入,到目前,超群家庭农场的农机总投入已达250多万元,不仅拥有大型联合收购机2台,大中型拖拉机4台,高速插秧机3台,自走式喷秆植保机2台,还购置了粮食烘干设备4台,无人植保机2台以及其它配套的机具,实现了粮食从种植到收割的机械化一条龙服务,粮食烘干“最后一公里”瓶颈也被打通。每年,农场在农机服务方面的收入就有20多万元。

靠“订单”种植拓市场,走出家庭农场绿色提质增效之路

近几年来,稻米市场价格的一度下行,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如何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调优种植结构?超群家庭农场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围绕市场需求,与当地和周边的粮管所、米厂等落实合作协议,依靠订单进行优质稻米的配套种植,并采用绿色栽培技术,挖掘稻米生态价值,依靠订单拓市场,不仅有效规避了规模化种植带来的经营风险,而且通过卖稻子变为卖优质名品的升级,实现“农头工尾”的产业融合,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借鉴的家庭农场绿色提质增效之路。

“这几年,除了与丹阳绿岸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订单种植南粳3908、苏香粳1001等优质稻米品种外,我还与金坛建昌米粉厂签订了糯稻种植合同。”徐先忠说,去年,农场的700亩订单糯稻,每斤卖到1.85元,按照烘干后亩均糯稻产量1380斤计,每亩产值高达2300多元,扣除综合成本,每亩糯稻种植的净效益在1000元左右。这让他倍感兴奋。今年,他又落实了400亩糯稻的种植订单,按照双方协议,订单收购价为每斤1.45元,若市场价格高于合同价格,届时会根据市场行情给与适当补贴。

为提升稻米产量和品质,超群家庭农场围绕绿色生态栽培做文章,一方面带头推广市农业技术部门推荐的优质高产良种和植保绿色防控技术,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农药、化肥减量行动。去年,在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上,他与镇江农科所合作在基地的300多亩水稻田开展新型药剂拌种防治病虫害的新技术试验示范。”徐先忠说,从试验示范情况看,水稻常规病虫害防治一般要喷药4次左右,但这300多亩水稻示范田在整个生长期只用了一次药剂,就能达到省工、节本、稳产的效果。在新型肥料运用方面,今年夏种,农场与江苏肥宝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挂钩,在100多亩水稻田中开展生态纯有机肥替代化肥的试验示范,并与苏北一家米厂签订了包销协议。“我种植的稻米品种为优质南粳3908,待水稻收割后,对方以每斤高于市场价格8分钱的价格进行包销,促使优质稻米卖出优质价。”

在节本增效上挖潜,促进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

随着农业用工成本的不断上涨,如今,困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工难、用工贵”的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每到育秧、插秧季节,季节性用工问题就让人尤为头疼。但在超群家庭农场的18亩工厂化硬地硬盘育秧基地,却看不到农场人员投身秧田水浆管理的忙碌身影,碧绿的秧苗长势喜人,田间数十个喷淋装置正不间断地进行喷水作业,吸引了不少大户和农场主前来观摩取经。徐先忠告诉记者,这是他在4年前建成的水稻秧田自动化喷淋系统,总投资3.6万元,全部采用的是进口喷头,能根据苗情、温度、湿度自动调节喷淋时间,进行360度无死角喷洒作业,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以往育秧后秧田管理难问题,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

“我这18亩硬地硬盘育秧基地,不仅用水量少,而且省了中间的排水沟,实际上我的机插水稻大田达到了2100多亩。”徐先忠介绍,此外,每年插秧季节,他还将淘汰的旧收割机改装成运秧机进行田间的来回运送,降低了人工搬运的劳动强度。

徐先忠表示,超群家庭农场能发展到今天,与政府的大力扶持密不可分。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安。在疫情防控下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粮食价格正在回暖,他要立足现有规模,坚持订单种植增效益,绿色生产求品质,继续种好优质粮食,打造好种又好吃的粮食品牌。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