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练湖界址考

核心提示: 古练湖为人工湖,1992版《丹阳县志》大事记记载,晋惠帝永安、建武一年(304),广陵相陈敏应丹阳、金坛、常州等地乡民所请,蓄洪抗灾,筑埂四十里而成。

冷金华

古练湖为人工湖,1992版《丹阳县志》大事记记载,晋惠帝永安、建武一年(304),广陵相陈敏应丹阳、金坛、常州等地乡民所请,蓄洪抗灾,筑埂四十里而成。《晋书》人物传陈敏节称,陈有割据江东之志,晋怀帝永嘉一年(307),征东大将军刘准奉旨征讨,陈兵败被杀,湖为陈敏生前所建。《县志》记载的建湖时间得到佐证。

清嘉庆黎世序《练湖志》记载,练湖建在开氏祖地上,建时开氏拔宅而去,湖成之后,地名成了湖名,名“开家湖”。晋时,丹阳县名曲阿,湖位于县治西北,改名“曲阿后湖”。西晋郗鉴凿塘练兵以备陈敏,湖名称练塘。唐天宝元年(742),曲阿改名丹阳,湖随县名“丹阳湖”。南北朝时的宋元嘉二十七年(450),宋文帝刘义隆与侍臣颜延之车驾游湖,见湖中风光秀丽,美不胜收,赐名“胜景湖”。《清丹阳练湖志校注》书中记载,南宋建炎年间,金兵入侵,社会动乱,练兵于湖,改名“练湖”至今。练湖名字还有湖水如练一说。

练湖水利地位显赫,《水经注》《江南通志》《河渠志》等古籍都有详细记载,被誉为江南第一水利。作用有三:一、蓄洪。汛季湖西北丹徒、句容、丹阳丘陵地区,255平方公里地面径流形成84汊水,经丹阳河阳后马陵村北马林溪汇聚入湖,让丹阳、延陵、金坛、常州等地免受水患。二、灌溉。练湖为丹阳西部主要水源,湖周四万余亩农田赖以灌溉,还泽及延陵、金坛等地农户。三、济运。运河是我国唯一一条南北向水道,隋代初成后,每年经运河北运粮食,唐代600万石,明代400万石以上,成为国家的经济命脉。

运河镇江、丹阳段为丘陵,河床较高,冬季常常断流,漕运受阻,常泄湖水补充,有“湖水降一寸,河水涨一尺”的记载,练湖成为这段运河主要补水湖。唐朝规定,湖水三分灌溉,七分济运。明嘉靖进士,礼部尚书姜宝《练湖议》说:“江南水利当以漕河(运河)为先,漕河当以镇江丹阳段为先”,历代王朝对练湖水利作用极为重视,疏浚、保护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清重臣陶澍、林则徐在练湖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多次疏浚加高湖堤,增加蓄水,兴建了“黄金坝”、运河闸等。

《清丹阳练湖志校注》卷六丁一道“练湖议”说,宋高宗(1127-1130)时,豪民钟彦等妄捏湖荒,开草塌尽行耕种,强占湖地,转运使提奏朝廷获准,用钞四十万贯回买湖田,恢复练湖。为防再占,官府立定四址,保护十万三千亩湖地,并设巡视官管理,配湖夫十人值守。清康熙下旨严令保护,私占湖地罪比杀人。练湖界址东至北岗运河为界,南至丹阳辰溪为界,西至彭城双庙为界,北至丹徒华村龙头岗为界。这些古代地名,现在哪里?经多年走访考察论证,已经查清,记述如下:

东界北岗运河

北岗运河,位于丹阳北部与丹徒交界处的练湖魏家村境内,此处土岗。为丹徒长山余脉延伸段,这里土岗延绵,面积一千余亩,人称北岗,百岗,平均海拔9.8米村址处11.8米(吴淞口,下同),而练湖南部湖底海拔5.4米,宋时不足2米(练湖中心河开挖时沉积土层估算),运河河床宋时魏家村未建,此处以北岗称之。土岗东接运河,湖与运河同埂至丹阳西门,长约八公里,北岗西北部的大沟河,延湖河、幸福河,为入湖河流(后建中心河,汇三河水入运河),湖以北岗运河为东界,界址清晰。北岗有桓忠烈祠(纪念唐桓彦范的,人称将军庙)、古墓葬群、代水利工程“黄金坝”等。

南界丹阳辰溪

辰溪为古地名,清光绪版《丹阳志》第46页记载,在县南四十里延陵九女墩下。《延陵镇志》第278页“九女墩”记载。九女墩又名辰溪墩、九里墩,位镇北彪塘、东村东100米处,占地30亩,高20米,为东周土墩墓,一条长沟(又称辰溪河)环墩东,北向西流入姜塘,传说古时墩上常有青衣女子出没,寻其不可得。有人诗曰:“一墩复接花溪墩,石穴烟深草木迷,若个青衣金约臂,浣纱只在竹林西。”古贤诸葛筠著《九女高墩》七绝:“辰溪墩下是仙家,时有双鬓出浣纱,波濶云深迷去路,洞门深锁碧桃花。”古代清明时节,周围村民祈福求安有爬墩习俗。练湖南界辰溪在延陵九女墩下辰溪河处。

西界彭城双庙

2011年,我与好友朱钟泰先生骑摩托沿镇丹公路一路西行,至丹阳丹徒交界的谷阳镇莱村行政村彭桥村,与82岁的韦陆成进行了交流,他说这里一直叫彭桥村,古代彭桥是否简称彭城呢?我们不知,但这里从未听说彭城地名,所以是否将彭桥简称彭城也说不清楚。但我知道双庙,少年时跟大人去丹阳,有一条二米多宽土路,途经牧马口村、丰洛村,在丰洛村南河边上有一个庙,大庙套着小庙,人称双庙,离彭桥不足十里。之后,我俩沿土路去丰洛(又称丰乐),路两边均为丘陵,土路蜿蜒其中崎岖难行,到了村上。该村老人协会会长吴瑞龙热情至极,待我们说明来意后。他同我们一起找到79岁的吴锁锁老人,一道去了双庙。他们说,村前沟叫青龙沟,源自牧马口村的秦坟墩下(唐名将秦叔宝墓),沟上有丰洛桥,桥西叫八亩沟,青龙沟东叫蟠龙沟,经镇北永家村流入幸福河后汇入练湖,为练湖源头之一。

蟠龙沟上建了丰洛二桥,桥南有庙,二进六间,后进中间房中有小庙,二米多高,供着财神菩萨,因庙中有庙,人称双庙。庙中有庙,人间少有。这里有一个故事,古时村上有位老人,博览众书,重视文化,希望儿子考上秀才,光宗耀祖。老人知道庙中菩萨灵验,一日备礼参拜菩萨祷告说:“菩萨保佑,让儿子考中秀才,如果如愿,重盖庙宇,再塑金身。”当年秋天,儿子镇江府考真的考上了,后来还做了官。老人还愿,决定建庙,但村人不允,老庙菩萨灵,不能拆,后经协商,决定在小庙上盖大庙,既还了愿,又保存了老菩萨,因此形成双庙奇事。

双庙成了丰洛村知名地标,每年三月初五菩萨开光日定为庙会日,这一风俗延续至今。1951年村上建学校,将庙拆了,2010年村民为恢复双庙文化,不失村上风水,又筹资五万多元,在原址上重建了新庙,仍称财神庙。丰洛村今属司徒杏虎行政村,村民多吴姓,为季札后裔,始祖由延陵迁入。老人说丰洛是风水宝地,人间仙境。“一里五桥环村路,百丈二墩(青龙沟上有八亩墩,青龙墩)东流水”。彭桥、丰洛在湖西一条线上,东面地势平缓,西面丘陵土岗,以此为界,地理上是合适的。

北界华村龙头岗

华村行政村,位于丹徒区谷阳镇境内,面积3.12平方公里,辖华村、前韦、中韦、后韦、陆家、西因、三山寺七个自然村。其中华村最大,200多户600余人,村名因华姓而名。我在拍摄《话说练湖》电视片以及编《练湖的神话与传说》书时,多次去了那里。华荣俊(老师)、华念兹(会计)二位老人说,华村为丹徒历史文化名村,建于唐代,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华氏家族为当地名族,华家祠堂规模很大,五进十五间,建国后倒塌,材料建了学校。无锡华氏为其后裔,亦按同样规格进了祠堂,也很气派。村西一条南北向土岗,长达三百多米,南高北低,高处状似龙头,名龙头岗,土岗似一道屏障护着村庄。岗南有上湖、下湖,上湖现存水面三百多亩,华村沟(又称八亩沟)、陆家沟、前韦沟流入,为当地主要水源,上湖水向南经下湖(现已垦为农田)流入大沟河汇入练湖,为练湖水主源。二位老人还说,三山寺为千年古刹,古时庙房99.5间,毁于太平天国战乱,民间有“先有三山寺,后又镇江城”一说,历史悠久。练湖北以龙头岗为界,理在当然。

练湖四址界定后,南宋至民国八百年间,练湖不再受到侵占,水利功能持续发挥,地方蓄洪、灌溉,国家运河补水,对国家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建国以后,国家在练湖上游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尤其是运河疏浚拓宽改造,建设谏壁水电灌,练湖的水利功能被新的水利工程取代,上游水不再入湖。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最终一块700亩水面开垦完毕,从此练湖不复存在,仅剩地名。

 

责任编辑:吴淋淋
相关阅读: 界址 古练湖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