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垃圾分类成为大家的自觉行为

核心提示: 一些市民呼吁,莫让垃圾分类虎头蛇尾,进入“原地踏步、迂回不前、效果不佳”的循环,要成为大家的自觉行为。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让人们更加注重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但无序分类、不按标识乱扔垃圾的现象仍随处可见,小区的分类垃圾桶也如同摆设。对此,有市民呼吁——

让垃圾分类成为大家的自觉行为

图为惠泽苑小区内设立的分类垃圾桶。

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讯(记者 马骏)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让人们对公共卫生的关注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也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为了确保生命健康,无论政府、个人都在竭力做好公共区域和家庭环境的清洁、消杀,也专门设立了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不过,随着疫情形势持续好转,复工复产稳步推进,经济社会秩序逐渐恢复正常,垃圾分类,却似乎又停下了脚步,垃圾无序分类、不按标识乱扔垃圾的现象随处可见,在一些居民小区,分类垃圾桶甚至是犹如摆设般的存在。对此,一些市民呼吁,莫让垃圾分类虎头蛇尾,进入“原地踏步、迂回不前、效果不佳”的循环,要成为大家的自觉行为。 

家住惠泽苑小区的庄女士告诉记者,此前,小区于大门附近设立了专门的分类垃圾桶站点,不过,在庄女士看来,这多少有些形式主义的意味。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惠泽苑小区。在距离小区大门十几米的位置,记者看到了庄女士所说的分类垃圾投放点,共有6只垃圾桶,分别为专门装有害垃圾的红色垃圾桶、专门装可回收物的蓝色垃圾桶,其余4只均为装其他垃圾的黑色垃圾桶。与街头巷尾的分类垃圾桶不同的是,该投放点的外观类似公交站台,不过是木质结构的,颇具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让人眼前一亮。

外观虽好看,但这些分类垃圾桶的使用情况却不尽人意。“投放点建了有一年,平时几乎没人使用,偶尔有经过的居民投放一些纸巾、包装纸等垃圾。”庄女士说,与其他小区不同,惠泽苑小区的住宅楼与小区大门之间有一段较长的距离,因此,位于大门口附近的这一分类垃圾投放点距离住宅楼较远,“小区里每一幢住宅楼,甚至每个单元楼门口都摆放了垃圾桶,谁还会拎着垃圾袋走到小区门口扔垃圾呢?”随后,记者一一打开该投放点的垃圾桶,发现只有一两个垃圾桶内有零星的垃圾,而且也没有按标识正确分类,其余的垃圾桶内干干净净。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目前,我市不少居民小区都设有分类垃圾桶。不过,这些分类垃圾桶不是无人问津,就是被当成普通垃圾桶使用。据了解,2018年年底,“垃圾分类”一度成了丹阳人热议的话题之一。市城管局与社区工作人员轮番走进社区,对垃圾分类进行宣传。以往只能在街头看到的分类垃圾桶从那时起逐渐在居民小区普及。然而,由于垃圾分类的意识还没有深入人心,不管是垃圾分类的宣传牌还是分类垃圾桶,逐渐沦为了摆设。

“那段时间,不管是我住的小区,还是工作的单位里,都摆放了分类垃圾桶。不过,这些垃圾桶要么就不被使用,要么就被当作一般的垃圾桶去使用。”市民刘先生是我市一家企业的业务员,由于工作原因,经常往返于上海和丹阳之间,“上海的垃圾分类管控可太严了,我去上海出差,每次扔垃圾都挺紧张,生怕扔错了。相比之下,丹阳的垃圾分类还处在开始阶段,类别也没有上海分得那么细,效果也不理想。”

市民赵女士告诉记者,一场疫情改变了全家人的生活习惯,尤其在卫生方面,不过,垃圾分类倒是很少有人在意。赵女士认为,既然大家现在如此关注公共卫生,那就该趁现在去烧一烧垃圾分类这个“冷灶”。“目前,咱们丹阳的垃圾分类并没有分得那么细,如果想做好的话并不难,关键在于想不想做好。”赵女士说,“这次疫情让很多人都开始注意个人卫生与公共卫生了,相关部门应该趁现在进一步宣传和推广垃圾分类。要知道,这次的疫情虽说是一时的,但谁能保证没有下一回呢?人们只有更加关注个人与公共卫生,才能筑起一道隐形的防护墙,何不从垃圾分类这样的举手之劳自觉做起呢?”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