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如何做好精细化管理?

核心提示: 14日上午,记者到珥陵镇积庆村走访时,正巧碰到小夕家庭农场的农场主陈建国开着植保机从田间打药归来,他告诉记者,只有当各项准备工作都完善到位了,春耕生产才能有序开展。

家庭农场如何做好精细化管理?

——看珥陵镇一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的经营之道

本报记者 姚磊

“最近我正忙着给小麦打药防治赤霉病,同时抢抓农时备种,还雇了几名工人平整闲田,为接下来的春耕育秧做准备。”14日上午,记者到珥陵镇积庆村走访时,正巧碰到小夕家庭农场的农场主陈建国开着植保机从田间打药归来,他告诉记者,只有当各项准备工作都完善到位了,春耕生产才能有序开展。

今年54岁的陈建国是积庆村唐山庙自然村的村民,从事粮食规模化种植和经营已有26年。他从早期四五十亩的“小打小闹”开始,逐步扩大规模,一路摸爬滚打,才有了如今这380亩的承包面积。

自2014年小夕家庭农场成立以来,陈建国夫妻俩经营有道,未贷款一分钱,仍把农场经营得有声有色,在多年实现收入盈余的同时,还在去年成功创成了“省级示范家庭农场”,成为珥陵镇为数不多的家庭农场经营典范。

说到自己在粮食规模种植及经营方面的经验,老陈侃侃而谈:“我认为家庭农场的土地承包面积不能过大,否则经营者没有足够精力去管理。”他觉得,家庭农场就该以家庭为单位,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从事农业活动。因此,小夕家庭农场只承包了不到400亩地,陈建国也一直恪守着种田“三分在种,七分靠管”的原则,尽心尽力管好每一亩地。去年,在夫妻俩的精耕细作下,小夕家庭农场的水稻亩产量超过了1400斤。

“虽然去年普通粳稻的收购价格不太理想,优质稻米‘南粳5055’烘干后只卖到了1.2元/斤,但好在自己亩产较高,全家人的心理落差也不算太大。”说到这里,陈建国举了个例子:有的农民一味地扩大承包规模,种了上千亩地,但是由于自己及家人精力有限,不能精耕细作,产量便无法提升,应对粮价下跌等风险的能力就比较弱。而要想顾及每一亩地,就得招足够的工人前来帮忙,鉴于目前用工成本高涨,大面积用工势必增加经营成本,遇到粮价持续走低的年份,过高的成本极易使农民入不敷出,最终功亏一篑。因此,适度经营、精细化管理才是经营家庭农场的长久之道。

“马上又到一年一度的育秧季节了,由于去年糯稻的市场收购价达到了每斤1.7元左右,我今年打算双管齐下,种150亩左右的‘明糯1332’,再搭配230亩左右的优质水稻‘南粳3908’。”陈建国介绍,去年由于种种原因没能种上糯稻,令他十分惋惜。今年春耕所需的种子已经准备完毕,等到5月8~9日,便可着手育秧、插秧了。

“到时候,我还将利用自己投资购置的农业机械开展育秧、插秧一条龙服务,为周边诸多农户提供便利。预计今年的机插秧服务总面积能达到2000亩左右。”陈建国自豪地说,机插秧流水线的落成,不仅解决了自己农场的水稻栽插问题,还能帮助别的农户,从而获得额外的收入,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谈到接下来的规划,陈建国笑吟吟地说:“现在大家都谈种植结构改革,作为普通的种粮农民,能选对合适的品种,进而提高亩产获得更高的效益,就是我们所渴望看到的。”他还表示,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小夕家庭农场将适当扩大一些承包面积,继续走可持续发展的稳健道路。

扫一扫,关注丹阳日报有机农场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