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上向细节要产量——新型职业农民史杨平的种瓜秘诀

核心提示: 6日上午,延陵镇留岸村杨平家庭农场的史杨平一大早就钻进了他的西瓜棚里,给西瓜苗打叉、浇水、治虫,忙里又忙外。瓜棚内无风无雨,气温适宜,一株株瓜苗慵懒地趴在地上,嫩绿的藤蔓长势正旺。

在管理上向细节要产量

——新型职业农民史杨平的种瓜秘诀

本报记者 姚磊

6日上午,延陵镇留岸村杨平家庭农场的史杨平一大早就钻进了他的西瓜棚里,给西瓜苗打叉、浇水、治虫,忙里又忙外。瓜棚内无风无雨,气温适宜,一株株瓜苗慵懒地趴在地上,嫩绿的藤蔓长势正旺。

“这个棚里的西瓜苗是3月初种下去的,现在才零零散散地开花。今天给它们浇水只是为了让它们长得更快一些。“见到记者前来,正在瓜苗间浇水的史杨平便打开了话匣子,“这两天气温较高,西瓜生长速度比较快,适当浇一浇水,有利于它们对养分的吸收。”只见他一只手拽着长长的水管,另一只手握着花洒,低着头细心地浇灌着每一株瓜苗。

史杨平是当地有名的新型职业农民,虽然仅有35岁,但是在大棚农业生产方面已然是一位资深专家了。2018年上半年,看到传统稻麦种植陷入发展瓶颈的他,毅然决然地承包了少量土地尝试大棚瓜果种植。“那会儿我们这片搞特色农业的人不多,大部分农民还是恪守着传统的稻麦轮作,也有部分农民种一些杨花萝卜。我想着,既然准备转型,就把步子迈大一些,搞一些当地人都没有尝试过的东西。于是,我就种了几亩西瓜。”史杨平停下了手中的活,接着说道,“种西瓜也不使用传统种法,我实施的技术叫立架栽培,把西瓜用网兜套好吊在架子上,俗称‘吊西瓜’。这样种出来的西瓜不仅圆溜,而且节约土地资源,能让西瓜享受到充足的光照,甜分和产量都会有所增加。”

第一年的尝试,就让史杨平尝到了甜头,西瓜的亩产量达到了6000斤,亩效益更是达到了上万元。去年,史杨平扩大了西瓜的种植规模,还让自己的瓜卖到了城里的水果店,赚足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

不过,走特色农业种植这条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许多因素都会对最终效益造成影响。史杨平说:“头两年西瓜一到上市季节,就有外来瓜抢占市场,本地瓜价格无法抬高。直到我尝试种植草莓后,这一问题才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原来,草莓的下市季节在4月中下旬,草莓下市后,大棚里可以种上秋熟西瓜,如此便可与早熟西瓜形成时间差,既能避开早熟瓜聚集上市的时间,还能延长自家农场的产瓜周期。史杨平利用这种方法,将销路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里。

“就在大约10天前,来了一次‘倒春寒’,甚至还下了点雪,令我很是担忧,因为低温会使瓜苗开花减少,坐瓜率下降。”史杨平说,不少瓜农的早熟西瓜已经坐瓜了,受寒潮影响产量将急剧下降。好在自己管理到位,没有使瓜苗遭受太大的影响。史杨平表示,搞特色农业不易,在管理方面要比种粮食花费更大的心血,他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把每一个细节做好,向细节要产量。

“今年,我还种了5个棚的‘阳光玫瑰’葡萄,由于是第3年的树,预计可以多挂一些果子。这种葡萄甜美汁多,去年的批发价卖到了18元/斤。另外我还种了少量的火龙果,今年10月份将迎来第一次挂果,欢迎到时候前来品尝。”史杨平笑着邀请道。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