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稻虾共作到稻鸭共作、套养泥鳅 他从未停下种植结构调整的脚步

核心提示: 3日上午,记者来到珥陵镇祥里村村委会时,市人大代表、祥里村村委会副主任霍洪涛正准备出门给村民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指导工作。他告诉记者,今年他的农场不会再尝试稻虾综合种养,这是为什么呢?

“去年没搞稻虾共作,今后也不会搞了,我要把更多精力放到稻鸭共作和套养泥鳅方向上来。”3日上午,记者来到珥陵镇祥里村村委会时,市人大代表、祥里村村委会副主任霍洪涛正准备出门给村民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指导工作。他告诉记者,今年他的农场不会再尝试稻虾综合种养,这是为什么呢?

今年42岁的霍洪涛是我市的一位新型职业农民,他在2013年成立了百益源家庭农场。因经营有方,2016年,该农场被评为了“江苏省优秀家庭农场”。2017~2018年,敢打敢拼的霍洪涛开始尝试在稻田里饲养小龙虾,一时成为我市稻虾综合种养的“先驱者”。然而就在去年,他却毅然放弃了这一前景大好的种养模式,不禁令人倍感惋惜与不解。面对记者的提问,霍洪涛解释道:“不搞稻虾共作,不是这种模式不好,而是自身技术方面还不达标,没能把龙虾养好。”

“一方面为了响应国家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号召,另一方面也是给自己一个尝试的机会,我曾经搞了2年稻虾共作,试水面积10亩左右,最终的收效不是很理想。”霍洪涛说,第一年养殖小龙虾的时候,他一度信心满满,每亩投放了约20斤左右的龙虾苗,没想到在后期遇上了龙虾烂腮病,每亩仅收获成虾70余斤,损失不可谓不大。第二年,他鼓足勇气再度尝试,可谁知虾苗下田后遇上了严重的应激反应,造成了大片死亡,最后“颗粒无收”,令他无比气馁。“看来稻虾共作对养殖者的技术要求确实高,想要在这方面有所建树,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成本。考虑到近两年来养小龙虾的人也越来越多,市场竞争激烈,因此去年我就没有继续尝试。”霍洪涛说,“今年又突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预测可能对夏季的小龙虾消费市场造成冲击,这也坚定了我急流勇退的决心。”。

不养龙虾了,是不是就意味着放弃了种养结合这条路子了呢?霍洪涛说,不!在他看来,要做高效农业,种植结构就得不断调整,推动种植品种由单一向多元化、特色化方向转变,因此种养结合仍不失为一种可靠的方式。“稻田养龙虾难度大,那就搞一些简单的,像稻田养鸭啦,套养泥鳅啦,目前我都在尝试。”霍洪涛说,由于去年出现了非洲猪瘟疫情,他养的原生态稻田鸭非常抢手,在本地餐饮业打开了一条不错的销路。而泥鳅套养则是“浅尝辄止”,只试验了几百斤极小的鱼苗,预计在今年10月份左右才能看到成效。

“有一说一,综合种养固然不错,可对我来说毕竟是尝试,田里的庄稼仍是大头,不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霍洪涛说,去年,他一共承包了1000多亩地,种了800亩左右的“南粳46”和200亩的“镇糯19”,分别以1.32元/斤和1.85元/斤售出,收益令人满意。“在粮食这一块,从一名新型职业农民的角度来看,其难点并不在种,而在销。”霍洪涛觉得百益源家庭农场的粮食仍以销售给中间商为主,利润这一块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今年还是要走订单农业,将粮食直接卖给恒顺等收购企业,就能够避免中间商赚差价,这是目前的一个大方向。于此同时,我打算进一步开展粮食深加工,打造好‘牧耘天下’这一优质大米商标,与综合种养多管齐下,努力把农业搞得更出彩一些。”

扫一扫,关注丹阳日报有机农场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