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问祖话王韶

核心提示: 近日,笔者有幸受邀参加在江西省南昌大学召开的“全国首届王韶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是由江西省历史学会王韶专业研究委员会负责召集的,受邀嘉宾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的宋史研究专家、学者和各地部分王韶后裔宗亲代表,以及王韶故里—江西省德安县爱民乡三湾村村民代表,总计约200人。

王书来

近日,笔者有幸受邀参加在江西省南昌大学召开的“全国首届王韶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是由江西省历史学会王韶专业研究委员会负责召集的,受邀嘉宾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的宋史研究专家、学者和各地部分王韶后裔宗亲代表,以及王韶故里—江西省德安县爱民乡三湾村村民代表,总计约200人。

参会人员除每人领取一套73万字的《王韶家族研究文献集》外,还有会前征集汇编的部分专家、学者撰写的书面论文一本。会议用一天时间听取各宋史专家从不同角度论述王韶的军事思想及其历史贡献的演讲。会后,大家还乘车去到德安县王韶故里参观王韶夫妇墓地,锹溪王氏古祠及相关实物。

三天的会议,对于仅读了几年书的平民百姓、且已是古稀之年的笔者来说,实在是满满的收获和由衷的感慨!

王韶(1030年-1081年)名子纯,号敷阳,卒谥“襄敏”。江西省德安县锹溪(今爱民乡三湾里)人,宋代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与苏轼、苏辙等同榜进士。于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年-1077年)经略熙河(今甘肃省中部,青海省西宁市一带),并主导熙河战役,拓边二千余里。这次战役的胜利,是北宋王朝在结束了十国割据局面之后,八十余年来所取得的一次伟大的军事胜利。西北大学教授陈峰在《武士的悲哀—北宋崇文抑武现象透析》一书中评价说:王韶是宋朝历史上最善用兵,也是最具胆魄的军事统帅,其作为在一定程度上已足以与古代名将媲美。

不仅如此,王韶还开启了一个军事世家。在熙河战役中,其兄弟王振、王夏鼎力相助,并肩作战,立下赫赫战功,成为朝廷功臣。王韶次子王厚和六子王端,子承父志,立功西北,宋徽宗时为显谟阁待制(旧时官职,相当于五品命官)。幼子王寀“少豪迈、有父风”“善议论,工词翰”,号称一代才子。在宋徽宗朝历任翰林学士、兵部侍郎。韶公之孙王彦博在靖康之变,国难当头时,率兵擒王而立功;曾孙王阮也是文武全才,其知濠州(今安徽凤阳)请复曹玮方田、修种世衡射法、日耕守备、与边兵亲访北境事宜,有“阮在濠,金兵不敢南侵”之说。玄孙王遂如王韶再世,登进士第,以文入仕,在南宋理宗朝(1228年)平定邵武晏头陀之乱后,亦展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南宋诗人洪咨夔称赞其“气壮而才茂、识高而论伟”。遂公曾历任监察御史、知州、户部侍郎、工部尚书,龙图阁学士,成为理宗朝廷的重臣。

王韶祖孙五代,勋臣辈出,开疆拓土,精忠报国。王家军的历史功绩,不亚于杨家将、岳家军。故有史学家赞叹其为:“文武全才,忠烈一家”。

一个普通的家庭,自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王韶登进士第至淳祐八年(1248年)王遂下世,近两百年兴盛不衰,得益于王韶的崛起和王遂的重振,可谓前呼后应,是一部完整的家族史。这是一个对国家无限热爱,对大宋朝廷无限忠诚,祖孙五代奋斗不息,功勋卓著的英雄家庭。

如今王韶后裔大部分星散居住于鄂、赣、苏、浙、鲁、冀、晋、滇等地,总人数超百万。丹阳约58000王氏中的大多数,都属于王韶嫡孙——金坛县西塔山(今金坛市西阳镇)始迁之祖王彦融堂兄弟七人第八代62个“处”字辈后裔。原在丹阳工业二局工作的余忠先生所撰《丹阳王氏溯源流》一文中阐述道:“丹阳王氏的主流源于金沙(坛)西塔山,而西塔山王氏又源自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据他统计,62个“处”字辈中有19个在元朝后期和明朝初期因兵乱之际前后来到丹阳立足生根。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处弘,字不隘,号后川。元朝至正甲午年(1355年)迁居阳邑荻圹(今司徒镇东王村)。2009年续修宗谱时已达三十二代。另有处诚,字不妄,号仲川,先赘丁巷(门楼村)丁氏,继娶唐氏,续娶张氏,生子端一,开宾村、安息、双井巷等支脉。还有处平,字不陂,号友松,生子铨,为陵口镇东旺村始迁之祖。

目前全丹阳以王姓冠名的村庄有80多,另有近300个大小不同的村庄都有王姓人口居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古邑丹阳这块人杰地灵的姓氏百花园里,王姓人数独领风骚,呈铺天盖地之势,现枝繁叶茂之风。笔者1941年出生在陵口镇东旺村,是始迁之祖王铨的第十九代,与王韶世祖相距911年,属王韶的第二十九代裔孙。

 

责任编辑:王琳
相关阅读: 祖话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