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在镇江率先试点“精准防贫保险”

核心提示: 如何有效解决非贫低收入户和非高标准脱贫户“边脱边返、边扶边增”的扶贫难题?

面向临贫、易贫人群筑起“防贫堤”

我市在镇江率先试点“精准防贫保险”

本报讯(记者 蒋须俊 实习记者 周洁)如何有效解决非贫低收入户和非高标准脱贫户“边脱边返、边扶边增”的扶贫难题?一种面向临贫、易贫人群设计的“防贫保”开始在我市延陵镇进行试点,昨日,中国太保产险丹阳支公司将当地政府投保的6000份防贫保险——“防贫保”保单送到延陵镇,此举为巩固脱贫成果和防范贫困的发生提供了保障。市扶贫办主任聂晴介绍,这是我市在镇江市范围内率先推出的“精准防贫保险”,这项工作在全省也走在了前列,是探索精准防贫机制的一大创新。

去年以来,为提高脱贫攻坚质量,防止脱贫农户返贫致贫,我市聚焦非高标准脱贫户和非贫低收入户,积极探索建立精准防贫工作机制,主动防控贫困增量。2019年下半年,市政府扶贫办会同太保产险丹阳支公司等单位专程赴创设全国第一份“精准防贫保险”的河北省魏县考察取经,并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最终选择在茅山老区延陵镇先行试点,通过政保联办“防贫保”,建立“未贫先防”机制。

“防贫保”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太保产险丹阳支公司总经理徐文虎告诉记者,由中国太保创设的“防贫保”遵循的是“未贫先防,精准扶贫”的原则,是保险企业与政府携手,通过“群体参保、基金管理、社会经办、阳光操作”的扶贫模式,在困难群众未贫将贫时,拉一把、托好底。简单来说,就是以非贫低收入户和非高标准脱贫户两类临贫、易贫人群为对象,针对因病、因灾、因学因素分类设置防贫保障线和救助标准,并提供理赔服务。扶贫对象不事前确定、不事先识别,原则上也不重新建档立卡,只按照防贫预警线实时监测进行框定,力求应保尽保。当受助群体因以上三种原因导致家庭收入低于防贫保障线时,保险公司就启动核查程序,对自付费用或损失超过标准部分分段实施医疗特别救助、教育特别救助和灾害特别救助。

据了解,传统的保险险种大多“保一人”,最多“保一家”。而返贫、骤贫对象很难事先框定,因此将“防贫保”的保障对象由“某个人”转为“一类人”。这一创新之举不仅做到了“少花钱、多办事”,发现并填补了扶贫领域的空白点,也推动了保险创新,实现了险种由“定人定量”到“群体共享”的突破性转变,扩大了保障覆盖面,为临贫、易贫人群筑起“防贫堤”。

“防贫保与传统险种相比采用的是不记名投保,其保障的对象是一个群体,谁有情况谁受益。”延陵镇党委书记马杰介绍说,精准防贫保险由镇财政拿出36万元作为防贫保险基金,按每人每年60元保费的标准为全镇农村10%的人口购买“防贫保”,实际覆盖和惠及了辖内全体农村人口。对于一些脱贫户,多了一层保障,大大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脱贫积极性;对于部分未纳入建档立卡范围的边缘户,发生困难时,也能够及时得到救助。

市扶贫办负责人表示,我市将在延陵镇开展“防贫保”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开,使“防贫保”覆盖全市各镇(区、街道),让“脱贫不返贫”的长效保障惠及更多临贫、易贫人群。同时,探索“防贫保”与农业保险、产业扶贫深度融合,变“输血”为“造血”,夯实稳定脱贫的基础,释放出更为长久的精准扶贫民生红利。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