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价低迷,他却打了个“翻身仗”

核心提示: 1月6日下午,记者来到司徒镇全州粮管所时,天源家庭农场的农场主韦江秋正弯着腰给农机具做检修。他笑眯眯地告诉记者,2019年自家农场种的200亩糯稻每斤卖到了1.75元,部分粳稻则以每斤1.34元的价格被托市收购,在粮价直线走低时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粮价低迷,他却打了个“翻身仗”

——省级示范家庭农场主韦江秋侃“种田经”

图为韦江秋在检修粮食烘干机。

记者 姚磊 摄

“2019年的秋粮卖了个好价钱,让我种田的底气更足了!”1月6日下午,记者来到司徒镇全州粮管所时,天源家庭农场的农场主韦江秋正弯着腰给农机具做检修。他笑眯眯地告诉记者,2019年自家农场种的200亩糯稻每斤卖到了1.75元,部分粳稻则以每斤1.34元的价格被托市收购,在粮价直线走低时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今年46岁的韦江秋是司徒镇全州望岸庄有名的种粮大户,而他的“种田经”,得从14年前念起。在2006年之前,他是一名收割机农机手,专门进行收割机跨区作业,在夏秋两季为全国农民收割小麦和水稻,最远到达过东北和四川等地。2006年之后,随着农机跨区作业市场趋于饱和,利润空间慢慢被压缩。于是韦江秋开始缩小农机跨区作业范围,在望岸庄村盘下了几十亩地,逐步走上了一条包田致富之路。

“2006年开始,国家全面取消了农业税,我就在本村承包农田,并逐步扩展到邻村。由于当时的土地租金和人工工资都不高,种粮效益还算不错,这让我和妻子笃定了种粮致富的决心。”韦江秋说,刚开始进行大规模种粮,很多机械设备未能完善到位,无法开展从育秧到烘干的一条龙作业。直到2013年成立了天源家庭农场,这一情况才有所改观。“为了走上增收致富的新道路,我投资购入了1台收割机、2台高速插秧机、2台中型拖拉机和部分小型拖拉机,初步实现了粮食的机械化生产,使粮食生产效益大幅度提升。”

随着粮食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韦江秋承包土地的面积也从刚开始的几十亩发展到了500亩。家庭农场的生产规模大了,自然需要更多的农机设备。于是韦江秋又加大投资,购入了2台植保机。原来的村子里没有机库,农机都是露天放置,保养困难。于是2015年,韦江秋想办法租下了全州粮管所内的两亩地,搭建了目前的机库。借此机会,他将天源家庭农场搬到了这里,还一口气购入了12台烘干机,既实现了自家农场的烘干需求,又能为周边农户开展烘干服务,赚取利润。通过他的努力发展,2019年,天源家庭农场成为了我市新一批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说起大规模种粮最困难的时期,韦江秋坦言,除了白手起家那两年,可能就数现在了。“现在各种租金以及农药、化肥成本都在涨,粮价却直线下跌,种田效益屈指可数。好在国家各方面的补贴都及时到位,让我对种粮依然信心十足。这两年我只承包了400多亩地,就是为了控制规模,实现精耕细作。”韦江秋认为,2019年粳稻收购价格低,不少农户无法实现较大增收,而自己则是凭借200多亩糯稻实现了“逆袭”,不能不说具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不过他更认为种粮不能一成不变,要敢于尝试,及时调优品种结构。“据我仔细观察,南粳5055米质退化明显,今年夏天我会改种南粳3908,同时减少普通粳稻的种植面积,继续种一定面积的糯稻,从多点进行发力。”韦江秋认真地说道。

对于农场发展的薄弱之处,韦江秋心中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首先是机库的建设问题。我在粮管所租下的这块地只能算是烘干房,收割机、插秧机、拖拉机等器械没有独立的存放库房。由于我承包的土地都在望岸庄村附近,机器来回非常不变。下一步,我将在望岸庄村投资新建一个机库,把这些器械放置在新机库中,方便我就近开展作业。其次是粮食深加工方面做得不够。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往粮食深加工方向发展,通过自己碾米、包装进行线上、线下销售,同时注册商标,延长稻米产业链,进一步提升种粮效益。”韦江秋信心满满地盘算道。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