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旬夫妇种出致富“金果果”

核心提示: 23日上午,珥陵镇联城村亲亲果园家庭农场的耿国忠夫妇俩起了个大早,将大棚内已经成熟的草莓小心翼翼地摘下,放进篮子里,为节前的大批量供货做准备。

亲亲果园家庭农场坚持纯有机肥栽培草莓,每年都会吸引一大批采摘者——

五旬夫妇种出致富“金果果”

本报记者 姚磊

图为耿国忠的妻子正在采摘草莓。

记者 姚磊 摄

临近元旦,正值大棚草莓上市之际。23日上午,珥陵镇联城村亲亲果园家庭农场的耿国忠夫妇俩起了个大早,将大棚内已经成熟的草莓小心翼翼地摘下,放进篮子里,为节前的大批量供货做准备。

“这是用黄豆等纯有机肥培育的红颜草莓,不仅颜色鲜红、个头大,而且味甜醇正。”见记者前来,耿国忠便热情地邀请记者到他的草莓大棚里参观。刚踏入大棚,便可闻到浓郁的果香,6垄草莓苗长得郁郁葱葱、青翠欲滴,或青或红的草莓从叶间探出脑袋,挂在过道两侧,个头较大的足有婴儿拳头般大小。

“今年的第一批草莓在11月10日左右就上市了,当时每斤的批发价能卖到近20元,现在的价格比上个月低了不少,也能卖到12元一斤,马上元旦、春节到了,价格还会涨一波。”耿国忠说,现在正是吃草莓的好时节,天冷利于果子糖分的积累,无论色、香、味都要比开春以后好得多,再加上自己平日的精心管理,植株健壮,果子的营养也比较丰富。而到明年4~5月份草莓下市的时候,价格和口味都会降到最低谷。

当谈及草莓的日常管理时,在一旁默默采草莓的耿国忠妻子打开了话匣子,她告诉记者,种草莓最关键的就是管理。培育草莓不比传统粮食种植,更需要管理者精心的呵护。“首先,种植规模不能大,大了管不了,产量和质量也无法保证。其次,不能请工人来做,因为很多工人种植技术不过关,责任心也不强,不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这一颗颗草莓。”耿国忠的妻子认为,没有经历过“白手起家”的困难,没有碰到过“拦路虎”,是不能把草莓种好的。在老两口初种草莓的时候,烧苗、死苗现象十分常见,损失不可谓不大。可就是这一次次跌倒,让老两口慢慢摸索着前行,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才有了如今这些甘甜的成果。

耿国忠透露,他今年50岁,原先是经商的。自从6年前一头扎进草莓丛中,便在这20多亩地上辛勤耕耘了多年。“门外汉”没有技术怎么办?学!他不仅学习外地的先进种植技术,还经常琢磨出自己的想法,并付诸实践。“就拿草莓育苗来说,这是一项非常有技术含量的工作,真正研究并学会这项技术花了我多年的时间,经历过许多次尝试和失败。许多草莓种植户至今都不会育苗,全凭市场购买,可市场上的苗是好是坏,又有谁能够保证呢?”耿国忠认为,自己育苗,知根知底,留下的都是“精粹”,产量和质量也更有保证。

而在销售这一方面,记者了解到,耿国忠除了送货批发到大统华和上林果语等品牌超市外,还会邀请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一般来说,每年过完年就到了草莓采摘季了,我们的草莓棚也会向公众开放。”耿国忠说,草莓采摘的高峰期一般在年后,每天前来体验采摘乐趣的游客会慢慢增多,最多时每天能接待上百人。不仅如此,在儿子的帮助下,老两口也学会了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渠道进行销售,由于自家的草莓个头大、口感佳,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老两口的生意越做越好,草莓这一块的年收入达到了十几万元,成了他们家致富的“金果果”。

“明年我打算添置一台草莓加工机器,专门用来制造果脯。“耿国忠说,由于儿子常年不在家,自己和妻子两人精力有限,在草莓制品深加工方面只能先进行尝试,如果效益不错,以后再想办法扩大规模。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