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美食记忆,始于一盘肴肉

核心提示: 70年前:丹阳肴肉和大麦粥一样,全国独一无二。传统美食记录人步玉庭、卢一鸣说起它的来历还很奇妙。

本报记者 溢真 通讯员 玉庭 苏成

图为解放前的锦记饭店老店铺和现今的金鸡饭店肴肉外卖现场。

记者 溢真 通讯员 陈强 摄

70年前:丹阳肴肉和大麦粥一样,全国独一无二。传统美食记录人步玉庭、卢一鸣说起它的来历还很奇妙。很久以前,有一对老夫妻在丹阳县城开了一家小酒馆,大年三十夜,妻子从街上买回一包土硝,因为家务事多,随手放在桌子上忘了收。此时丈夫正在腌制猪肉,盐不够了,误把桌上的一包土硝当成盐抹在一块块精肉上。几天后,夫妻俩发现用土硝腌制的精肉颜色发红,肉质松软自然,煮熟了以后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味,在一条街上都弥漫开来。恰巧此时,八仙赴天庭蟠桃会归来,途经丹阳上空,被这股香味吸引,都不肯走了,寻到这家小店里,一边饮酒,一边享用他们从未见过的美味佳肴,不大会儿,就把一大盘肴肉吃得精光,还连连称道:“妙哉、妙哉!”从此,这家小酒店名气大振。传说归传说,而自从丹阳有了餐饮史记录,就有了肴肉的记忆,这是真的。且丹阳独创的肴肉也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久负盛名的传统地方特色名菜。但解放前,除了乡绅、财主,农村人很难吃到。

70年后:金鸡饭店厨师介绍说,丹阳肴肉的最大特色,在于选料严格,上等的肴肉,只取每头猪两腿上纯精的两块肉(俗称“老鼠肉”)腌制,可谓是猪身上精华中的精华,所以肴肉色泽红润,香味浓郁,酥烂爽口。老丹阳葛文霞描绘说,在上了岁数的丹阳人记忆里,贤桥头的热闹是以美食为主的一些店家,白天繁忙,入夜仍兴旺,属休闲与美食的好去处,而“世界牛肉馆”“金鸡饭店”算是贤桥头店家中的翘楚。“世界牛肉馆”过街西面是早年的“锦记饭店”即现在的“金鸡饭店”,位于新民路东端,是一家经营饭菜、面点,承办婚宴酒席的饭店。早市以经营面点为特色,这家店的“肴肉面”是招牌,早上去“金鸡饭店”大堂吃一碗“肴肉面”,是丹阳人记忆里抹不去的一种体面生活方式。肴肉搭配干拌猪油葱面,再辅以一碗醇香爽口、去油解腻、平衡酸碱的保健大麦粥收尾,是几代丹阳人百吃不厌的一道传统早餐。下午4、5点钟模样,饭店服务员会在门前摆摊,外卖店家自做的肴肉、包子、花卷等面点,下班的市民常购买当点心或作为晚餐,麻花形的花卷上不仅有碧绿的葱花,还夹着粉红色的肴肉细丁,这在别处是没有的,味道也是特别鲜香。如今,丹阳各酒店都有肴肉,并开始了工厂化生产,还可以真空包装,携带方便,除了家常吃,还作为地方特产,常做馈赠亲友之用。如果外出旅游,带上几包路上享用。

“天泰杯”征稿:“商界在线”专刊与“一坛好酒”丹阳市场经销商丹阳天泰烟酒餐饮商贸有限公司联办“70年商界故事”有奖征稿活动,诉说丹阳人身边的消费故事和商界变化。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