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年,更有盼头!

核心提示: 昨日,趁小麦播种结束,记者陪魏国良来到了延林镇宝林村志南家庭农场。

来年,更有盼头!

——写在两位农场主的一次种粮经“约谈”之后

本报记者 蒋须俊 通讯员 陈新辉

今年秋收期间,本报刊登的一则有关志南家庭农场为保证富硒稻米口感而投资新上冷库的报道,引起了开发区前马陵村小丫家庭农场主魏国良的关注,他给记者打来电话表示希望能去实地考察一番。昨日,趁小麦播种结束,记者陪魏国良来到了延林镇宝林村志南家庭农场。

志南家庭农场位于丹茅公路边,农场主与记者同名,也叫蒋须俊,是一位40多岁的新型职业农民。10年前,原本在大亚上班的他辞职回家种田,凭着自己吃苦耐劳和不懈努力,运用稻鸭共作种植技术种植富硒稻米并创出了自己的绿色品牌,一跃成为我市有名的稻鸭共作富硒米种植户,他的农场也跻身首批“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行列。魏国良种粮虽然起步较晚,但优质稻米开发却搞得有声有色。2014年,一直从事鞋底制作生产的他,流转承包了村里的低岗坡田,并把零碎的岗坡地整治成连片的标准农田。通过对接市场发展“订单粮”,紧跟市场需求变化,不断在种植和经营上做文章,他的稻米在今年首届“丹阳优质稻米”评比中还获了金奖。

上午九时许,记者按约定时间陪魏国良走进志南家庭农场,只见偌大的库房内有一台大米真空整形包装机。“这自动送料系统是我自己改装的,一次能输送100多斤稻米,整套设备就花了6万多元呢!”蒋须俊开动机子进行了操作演示,自动送料、充填、封口、整形……整个包装环节有条不紊,实现了稻米真空包装的自动化。

顺着真空包装间往里走,是一间用采钢瓦建成的冷库。“这套冷藏设备要多少钱?”魏国良饶有兴致地问道。“包括冷藏设备和内外装修,一共花了6万元,它最低能将温度调至零下5℃。”蒋须俊介绍,“有了保鲜冷库,每年7月至9月加工的大米就可以放进冷库,在常温8度下保存就可以了。”

一次种粮产业交流的“约会”,让两位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他们从品种选育、药肥施用、产量对比,一直说到粮食生产的酸甜苦辣。他俩认为,作为粮食种植类的家庭农场要增收,关键是适度规模经营,走产加销一条龙的特色发展之路,这样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稳步前行。

“眼下新稻市场收购价格低开低走,势必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不少大户对规模种粮的前景忧心忡忡。一些外来种田大户因不堪重负甚至出现了‘毁约弃耕’现象。”但蒋须俊说,在粮价低迷的情况下,他通过做好稻米品牌文章,赢得了不少回头客,稻鸭共作富硒大米“订单”不减,每斤卖到了8元。

“今年,周边的种粮大户自己加工、销售稻米的现象也多了起来,从卖原粮转向加工增值,这是一个好的选择啊。”魏国良介绍,今年他种植的近百亩水稻有3个品种。其中,南粳46有60多亩,烘干后平均亩产1420斤;南粳晶谷种了20多亩,亩均产量1500斤;苏香粳试种了10亩。“目前,我加工的2万多斤优质新米已销售到珠海、澳门、浙江等地。下一步,我也打算上稻米冷库项目。”

回程路上,望着车窗外田野里已出苗的小麦,魏国良心里暖暖的,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断优化结构推进粮食生产绿色发展,希望的田野将孕育新的希望。

责任编辑:汤鹄
相关阅读: 盼头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