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成“家人”,养老院中快乐多

核心提示: 一点儿也看不出这里原本是一个废弃的小学,没有了以前的荒凉感,多的是老人们在这里的幸福感。

本报记者 萧也平 魏郡玉

15日,记者来到延陵镇大吕村圩桥自然村为民养老院,走进大门,院子中央的一方池塘,四周盛开正艳的长寿菊,院子一角的菜地……都让人眼前一亮,颇为惊艳,让人有一种回家的感觉。一点儿也看不出这里原本是一个废弃的小学,没有了以前的荒凉感,多的是老人们在这里的幸福感。

主人偶冬梅说,有了这片园地,通过雇人种菜、养鱼,既可实现安全食品自给的生态养老,也可让老人们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把劳动变成运动,体验健身养老。

面对记者,偶冬梅坦诚了她的初心:“我和丈夫以前长期在南京做生意,难以照顾家人,一直深感内疚。2016年的时候,我与丈夫商量,决定用多年来做生意的积蓄开办个养老院,让老人们能安度晚年。”相比硬件设施上的困难,最初让偶冬梅感到为难的还是别人不理解的眼光,但偶冬梅认为,只要自己把这个事情做好,到最后总会得到别人理解的。

为了把养老院办成老人安心、生活开心、子女放心、社会满意的乐园,偶冬梅在养老院中设置了医务室,这月底即将投入使用,针对老年人不同的身体状况制定全面的专业护理服务方案,让一些丧失了自理能力的老人和半自理的老年人享受全天候、全方位的精心照顾。

李四二今年80岁了,但看起来却像个60多岁热爱健身的老头,两只手各盘着3个个头不小的健身铁球,手指灵活,操作熟练,让人看得啧啧称奇。

养老院的伙食十分用心:早餐有馒头、包子、鸡蛋、咸鸭蛋等早点;午餐三菜一汤,荤素搭配;晚餐有粥或面,方便老人消化。而这些都是养老院邻村的景家渡村困难户韦冬仙下厨做的,提及偶冬梅的帮助,韦冬仙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偶院长十分照顾我,给我工作发我工资,还让我能提前下班接孙女放学,如果不是她,我不知道如何带着孙女过下去。”

“这里环境优美,吃住一应俱全,还有很多年龄相仿的老头老太在一起讲话下棋,特别开心。”韦三川就是圩桥村民,独居的他吃饭成了一大难题,往往是烧一顿饭吃个两三天,于是韦三川住进了这里,87岁的他闲来写写字,与棋友下下棋,日子过得十分惬意,养老院成了他的“乐园”。

瞿金娥是养老院中的护工,她有着多年的护理经验,目前养老院中有11位老人,经验丰富、充满热情的她将这些老人照顾得很好。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