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话我们正在流逝的乡愁

核心提示: 最近抖音上有一首“土味歌曲”走红起来,里面有两句歌词是这样唱的:“东街口的路边,有很多奶茶店,00后的同学,你不会说方言。”这引起了丹阳“70后”爸爸老王的感慨:“我的女儿就是‘00后’,她的确不会说丹阳话了。”这条发言引起了很多网友的争相讨论,孩子们真的不再说丹阳话了吗?为什么呢?这又会带来什么影响?

本报记者 小汤

最近抖音上有一首“土味歌曲”走红起来,里面有两句歌词是这样唱的:“东街口的路边,有很多奶茶店,00后的同学,你不会说方言。”这引起了丹阳“70后”爸爸老王的感慨:“我的女儿就是‘00后’,她的确不会说丹阳话了。”这条发言引起了很多网友的争相讨论,孩子们真的不再说丹阳话了吗?为什么呢?这又会带来什么影响?

“00后”听得懂不会说

丹阳“10后”接触方言的机会会更少

网友 焦外像 摄

关于自己的女儿为什么不会说方言,老王认为主要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小孩才学会说话没多久就要开始上学前班了,从那时起老师就会在课堂上和孩子说普通话,同学之间的交流也是普通话。和父母待在一起的时间远远比不上在学校的时间,久而久之就算小孩还能听懂父母之间用方言进行的交流,但自己已经很难再学习和使用方言了。”网友“柒柒”说:“学校是一方面原因,还有一部分家长不允许小孩说丹阳话,认为‘不上台面’,其实这都是错误的观点,学方言对一个人来说不仅是了解家乡文化,也是增加一种归属感。”也有部分网友表示自己小时候被爷爷奶奶带大,所以方言还是会说的。“我就是一个丹阳话说得很溜的‘00后’,我的同龄人里其实还是有一部分会说的。”网友“朱突猛进kk”说。

丹阳话的“基因”决定了衰落?

出版于上世纪90年代的方言词典如今已很难找到

网友“新华”曾在丹阳新闻网发布过帖子,论证了促使丹阳话消亡的种种因素。他认为丹阳话因为历史原因形成的“四门十八腔”在丰富了语言本身的同时也为消亡埋下了“祸根”。丹阳话的特征是丹阳处于吴头楚尾的特殊地理位置形成的,在全国范围内都不多见,在某些乡镇的丹阳话中,也保留着相当多的古音。福兮祸所倚,一旦随着路网发达,城乡差距缩小,在外来务工人员来丹和各区域通婚等因素的冲击下,老的语言特别是“方言岛”就必然就要受到冲击。“新华”总结说:“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丹阳就在推广普通话上非常成功。而当讲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时,一些同志想起了拯救丹阳话的课题,但一个失去土壤的语言,难道还有生存的权利吗?”丹阳话真如“新华”所说,失去传承的土壤了吗?

他山之石:全国范围内的方言拯救行动

上海一小学内,老师正在进行方言教学

方言作为地区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一种语言的消亡意味着一种文化的消亡,而乡音背后的文化基因也在被我们逐渐剪断。因此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拯救方言”都成为了一个逐渐热门的话题。而光靠学术层面的记录、保存并不足以挽救方言,更重要的还是要让它“活起来”。早在2006年,上海就已经将上海话、上海童谣等加入幼儿园小朋友的日常课程中,并通过游戏等方式融入“乡土文化”的教育,而扬州、海门等地也计划逐步将方言纳入日常课程。丹阳话在吴方言中独树一帜,文化研究价值和传承价值只会高不会低,但相比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丹阳的本土文化无疑是弱势的。如何将传承语言和传承文化纳入公共基础教育,寓教于乐;如何在社会中形成一种使用普通话同时也可以使用方言的文化氛围,是需要教育部门和全体丹阳家长思考的问题。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