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立冬”暖

核心提示: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以太阳到达黄经225度为确定依据,在每年公历的11月7日或8日。立冬,曾引发了古代诗人们的无限感慨和诗情。

■魏益君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以太阳到达黄经225度为确定依据,在每年公历的11月7日或8日。立冬,曾引发了古代诗人们的无限感慨和诗情。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元代仇远的《立冬》诗句,道出了一幅南国立冬的优美画面。

立冬,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之一(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冬季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此时草木凋零,蛰虫伏藏,农作物已收割晾晒完毕收藏入库,人们开始酿酒、腌菜,准备过冬。于是,明代诗人王稚登便有了“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三国时的曹操写过一首《冬十日》,诗曰:“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鹍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钱镈停置,农收积场。逆旅整设,以通贾商。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诗写曹操北伐乌桓归途中所见到的北方十月初冬的景色,“繁霜霏霏”“鸿雁南飞”,猛禽也都藏身匿迹起来,就连狗熊都入洞安眠了。农民放下农具不再劳作,收获的庄稼堆满了谷场,旅店正在整理布置,以供来往的客商住宿,表达了诗人南征北伐倍感艰辛的感受。

“诗仙”李白对季节的变迁总是如此敏感,他的《立冬》诗写道:“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从诗句里,我们可以感知到一个云游诗人的思乡之情。

宋代范成大的《立冬夜舟中作》诗云:“人逐年华老,寒随雨意增。山头望樵火,水底见渔灯。浪影生千叠,沙痕没几棱。峨眉欲还观,须待到晨兴。”这首诗写在立冬夜晚的船中,描写诗人所见到的夜景,山头有打柴的樵夫点起的篝火,水底映照出渔夫点燃的渔灯,灯影随着波浪晃动仿佛千重。在这寂静的立冬之夜,诗人感怀自己已步入老年。

立冬日正处于秋末,所以黄花落叶之景犹在,故而诗人多有提及。宋代陆文圭《立冬》写道:“早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边思吹寒角,村歌相晚春。篱门日高卧,衰懒愧无功。”

宋代诗人苏轼的《冬景》诗,也写得别具一格,诗道:“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写初冬之时,荷叶败尽,已无擎雨之盖;菊花残落,尚有傲霜之枝。在诗人看来,初冬的光景乃一年之中最佳。

“凄风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绵。”立冬时节,品读这些千姿百态、千愁万绪的“立冬”诗,仿佛穿越远古,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的是阵阵冬天的暖意。

 

责任编辑:王渊
相关阅读: 古诗词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