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天救援四个月处理百余起安全隐患,有流汗、有负伤,但他们从不退缩——“愿为市民平安奉献我们的力量”

核心提示: 据了解,从2017年云天减灾救援促进中心成立以来,他们致力于应急救援、减防灾知识宣教、应急技能培训等,为众多市民排除身边的隐患,提升市民的应急救援意识,给市民安全感,虽然过程中有“阵痛”,但回想起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能给市民带来平安,他们心中很满足。

本报记者 李潇 通讯员 李欣 云宣

图为云天救援队员正在处理各类安全隐患事件

记者 李潇 摄

 

10月25日,在豪门兰庭、实验学校、高楼社区、新桥群楼社区、南方名居等几个地方出现了“蜘蛛侠”,他们穿着红色服装,带着专业设备,为市民义务清理马蜂隐患。这些人来自我市社会组织云天减灾救援促进中心,25日这一天,他们接到了五起来自“12345政府热线”转接的马蜂隐患事件。云天救援队员迅速出动,从13:30连续工作到20:30,过程中有两名队员多处被马蜂蜇伤,但好在终于成功消除了隐患。队员们刚到家准备休息,22:18分又接到了凤凰新村居民的求助,居民称家中有蛇患,他们又带着蜇伤和疲惫迅速集合赶赴居民家中,帮助居民排除蛇患并将蛇送至偏远地区放生,当天晚上,队员到家已经是午夜。

像这样的救援活动,近几年来云天救援一直在坚持做。据了解,从2017年云天减灾救援促进中心成立以来,他们致力于应急救援、减防灾知识宣教、应急技能培训等,为众多市民排除身边的隐患,提升市民的应急救援意识,给市民安全感,虽然过程中有“阵痛”,但回想起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能给市民带来平安,他们心中很满足。

消除隐患

他们被市民称为“蜘蛛侠”

自从2017年正式注册以来,云天救援的各类救援活动从来没有停止。今年3月25日下午5点,轮船站路一老小区居民回家时发现家门口出现很多马蜂,一时不敢进门,便向云阳桥社区求助。6点15分,云天救援接到云阳桥社区求助,立即联系了7名志愿者,带着装备器材赶到现场。到达现场后,志愿者们立即跟居民了解情况,并驱散马蜂。随后他们展开搜索,在居民二楼的屋檐下找到了马蜂窝,并进行了摘除和消杀处理。无独有偶,26日,也就是第二天,云天救援又接到社区的求助,新市口利宝小区多处高空外墙装饰板摇摇欲坠,对过往市民造成安全隐患,希望他们能帮助拆除。当天下午4点,云天应急救援队内部群发出指令,4点25分,14位志愿者集合完毕,然后迅速赶往利宝小区,看到社区已经在隐患处摆放了警示牌。志愿者们采用索降作业的方式,对所能看到的已经松动或脱离墙面的外墙装饰板进行了拆除。随后,他们又对利宝小区东南西三面外墙进行了全面排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一直忙到晚上8点左右才顺利结束,共拆除了10块装饰板。

5月8日上午11点左右,云天救援接到110指挥中心指令,新市口原商业广场有外墙多处装饰板摇摇欲坠急需处理。11点12分,云天救援内部发出集结指令并迅速集结7名救援队员于11点37分赶到现场,利用绳索救援技术,进行隐患排除,一直忙碌到下午2点10分,共计排除外墙装饰板隐患6处。

消除了隐患,居民们十分感激,其中一位居民称,刚“捅”了马蜂窝,又扮演“蜘蛛侠”,为社区居民消除隐患,保障居民安全,云天救援真是好样的!

为了更好地为市民服务,今年6月,云天救援面向社会推出公益救援热线,热线推出以来,共计接到市民求助、市政府热线“12345”转市民求助、“110”指挥中心指派转接救助事件共计百余起,其中大部分是马蜂隐患、蛇患、高空隐患、溺水等,在这段公益救援救助过程中,队员们奔赴了城区以及吕城、皇塘、访仙、陵口、司徒、丹北等十余个乡镇。“其中有好几次一天内接到多起求助,队员分批赶赴多个现场进行处置。”回忆起处理这些事件的过程,云天减灾救援促进中心秘书长侯斌说:“我们的队员大多都有自己的工作,但是听说有安

全隐患,他们都会抽出时间前往现场排除隐患,只要是保护市民平安,为丹阳的应急安全工作添砖加瓦,我们毫无怨言。”

负重前行

他们收获满满又觉任重道远

云天减灾救援促进中心于2017年年初注册,自那时候起,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便团结在一起开始了减灾救援培训,为市民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两年多来,团队共参与了百余起应急救援事件及专业演练、培训等。因为表现突出,2018年11月,丹阳云天减灾救援促进中心被评为第三届“全国119消防提名奖”,此外,云天救援基地所在的兴隆苑社区还被评为“2018年度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采访中,中心理事长韦涛告诉记者,三年前,我市的应急救援的意识还比较薄弱,他记忆最深刻的是某社区的一位居民,在他们演习和救援时候,这位居民觉得不值一提,但后来,这位居民家中厨房着火,而因为这位居民平时参加演练没有认真学习技能,导致小火没能扑灭,最后烧成大火,家中损失严重。后来只要有相关的演练,这位居民都会带着家庭成员一起参加。韦涛说,他们不断走进社区、企业、学校进行培训演练,让更多的人学习自救和救人的技能和常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遇到危险,懂得了自救和施救。

“很多人看网上的视频,认为灾害留给人们自救时间有12秒,其实是错误的,这个时间是仪器发出预警到灾害来临的整个时间。去除判断、反应、脑袋空白的时间,人们躲避灾害时间仅剩5秒左右!5秒能做出什么反应?取决于你对灾害的全面了解程度和应急技能的熟练程度。”韦涛说,遇到危险,自救的效率是最高的,所以学习应急救援技能很有必要,“这两年多以来,要说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市民减灾救援意识增强、自救互救技能的提高,丹阳这座城市的市民生活越来越平安。”

两年多的发展,云天救援队伍被打造得越来越专业化,各种救援活动更加得心应手,但队伍的成长,却依旧“营养不足”。资金的缺乏限制了队伍的机动性和活动的持续性,有时候韦涛觉得资金运行起来有些捉襟见肘。“最开始设备的采购资金来源于一些成员的众筹,技术学习资金来源于大家的集资,后期的行动经费一部分也来源于成员的付出。中心的成员都乐于奉献,无怨无悔,但我总觉得亏欠他们。”韦涛告诉记者,好在队伍的成长得到了市政府、应急管理局、云阳街道、市人武部、市民政局、市地震局、市民防局等众多部门的指导与支持,同时也得到了上海厚天救援队的装备与技术上的帮助,但在运行的过程中,活动资金依旧是一个难题。

采访过程中,记者在其中一份记录簿上看到,今年4月29日以来,云天救援单是接到12345政府热线转接及110指挥中心转接的救援事件就有70起,其中很多是处理马蜂窝、蛇患、高空隐患等,还有相当一部分位于各个乡镇。韦涛告诉记者,队伍的成员都是上班族,只能抽出休息时间参与行动,并且需要自己配置车辆,出钱出力,有时候还会负伤,是那份奉献精神和对这个城市的感情支撑着他们,而他希望为他们的这份热情再添“动能”。

无悔付出,只因心中的那份热忱和执着,云天救援在平时的培训和演习中,强调得最多的就是助减重防,事后“救”不如事前“防”,希望将综合减灾常态化,为此,他们一直在路上,因为将综合减灾常态化这个期望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