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的感染与感动

核心提示: 有一句话说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周竹生

有一句话说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看到这句话,我就会想起早年读过的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尽管我们的社会总体富裕程度幸福程度大有改观,但是我们的身边还有这样那样的遭灾遭难的困难户,一贫如洗的家底,一屁股欠债。甚至有些个别家庭,家人相继罹患大病,面对每日上千上万元的医疗费,他们一筹莫展。

有一句话说天无绝人之路。病患无情人有情,灾祸无情社会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援助。政府部门、单位、民政机构、慈善组织到亲朋好友都是困难人和绝望人的希望。在所有的关爱救助力量中,有一种力量在不断地壮大,那就是社会爱心人士的力量,那就是慈善集结号的吹响。

在我们的身边,逢年过节,每一个双休日,都有一批批人群在丹阳城乡走家进户,他们身穿印有红心的马甲,他们带着慰问品,带着慰问金,带着一颗颗滚烫的爱心,他们都是公益慈善组织的志愿者,他们的使命就是访贫问苦,解困助难。他们走到哪里,就把关爱带到哪里,把走出黑暗的希望带到哪里。在我市如意慈善公益服务团、玉汝于成助学社、齐梁义工社、爱在飘扬公益活动中心、凤凰520慈善义工团、九九爱心社、稻草人青少年公益活动服务中心、爱心义工社、青少年权益保护协会等一些慈善组织如雨后春笋……慈善的旗帜在丹阳大地飘扬。

有一句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帮一人,顺手一把带,人人献出一点爱,社会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组团组队帮助,积少成多,依靠集体的力量来帮助、关心困难的弱势人群已经成为慈善发展的一种新趋势、一股新力量,成为政府救助的一种补充,成为文明社会的一种新风尚。

有一句话说爱莫能助。在过去的年代,在贫困的年代,即使爱在心里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独善其身,不能兼施天下。现在致富奔小康,有力量的人越来越多,有爱心的人越来越多,年轻人参与的越来越多。对于他们来说,少买一件名牌衣服,少吃一顿大餐,少一次旅游,少养一条狗、一只猫,节省的费用就可以给困难之家送上一次慰问。而且在每一次访贫问苦、爱心奉献的过程中年轻人的心灵都会得到一次震撼,一次洗礼,一次净化,都会得到一次生命历程和人生历程的收获。

有一句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力量是会感召的,慈善的爱心是会传染的。一人做,为慈善服务做榜样,为慈善服务做规范。万人学,慈善之人处处有,慈善之行处处行,大爱之城温暖如春。困难的人群需要慈善的关心,这个社会需要慈善的风尚,新时代文明实践需要慈善的行动。最欣慰最值得称道的是一批有能力的社会公众人物出现在慈善的队伍中,不为名利,只为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因为他们的社会知名度较高,感召力量较强,他们振臂一呼,大家纷纷响应。我市慈善关爱的老典型丹阳好人汪深渠和刘湘,新时代的新典型如意慈善公益服务团团长、丹阳市人大代表、民盟盟员、律师丁斌就是这样的代表。

有一句话说慈善的爱是大爱。慈善之爱是人性之爱,慈善之美是社会之美,慈善是文明的化身,是人间的力量,慈善的力量是让困难之人站立起来面对生活挑战的感天动地的力量。

慈善的善,就像雨天里的一把伞,可以为人遮风挡雨。无论是谁,在一年三百六五个日日夜夜里,你不可能总是在风和日丽下行走,在风调雨顺里自在,你总有被突降的暴雨所阻,被汽车抛锚所困的时候,你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便。而恰在这时,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一个举手之劳就可以化解你的窘境、困境。

慈善的善,就像寒天里的暖手炉,让人倍感温暖。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没有谁喜欢病魔灾魔光顾,但是谁也不能拒绝病魔灾魔袭击,这个时候慈善的善就是惠顾的天使,可以抚摸伤口,可以安抚心灵,可以带来莫大的安慰。

慈善的善,就像接力赛的接力棒。一人举,万人接。如果我们的身边高举慈善接力棒的越来越多,我们生活行走的大道上时常可以看到他们奔走的身影,可以看到他们微笑的面庞,那么我们身边的社会就是春意盎然的春天,如果得到了慈善关爱的人又能把这份善意传递下去,爱的传递,善流动就能带动更多的人来做慈善。

这就是我们需要的慈善的感染与感动。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