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70载旧貌换新颜

核心提示: 岁月的巨轮滚滚向前,弹指一挥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已走过七十个年头,作为祖国儿女,我们既是这70年岁月变迁、国家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更是“果实”的分享者。抚今追昔,当年国贫民困的窘境又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王成川

岁月的巨轮滚滚向前,弹指一挥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已走过七十个年头,作为祖国儿女,我们既是这70年岁月变迁、国家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更是“果实”的分享者。抚今追昔,当年国贫民困的窘境又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票证时代是笔者这一辈人永远难以忘怀的。在那个物资匮乏、生活贫困的艰难年代里,人们的基本生活用品都得按规定的计划凭票、证购买,虽说“民以食为天”,可能吃饱却成了最大的奢望。当时,食品类商品犹为紧缺:米、面、油需凭粮证每月定量供应,一般工作人员28斤、居民25斤、正长身体的中学生32斤,特殊工种也有32斤,食油0.25斤。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会说我一个月20斤都吃不了,每月定量怎会不够呢?要知道那时候人的肚子里没有一点油水,天天清汤寡水,青菜萝卜都是限量供应,就是碗里存的一滴汤水都得喝掉,舍不得一点浪费,若是放开肚子我一次能吃一斤多米饭,很多人家在临近月底前的几天就米缸告罄了,只得东凑西拉想尽法子搞些瓜菜熬过接下来的日子。

除此以外,平时也根本看不到半点荤腥,只有等到过年才能尝到一点按人头分配的肉、鱼。就为这点鱼肉还得大清早排上半天队才能买到。商店里的糕点食品也只有品种单一的饼子、饼干、占占糖类,且都得凭粮票购买。那会儿饭都吃不饱,又有几人买得起糕点呢?到了春节期间,能买些京枣、麻饼、桃酥、雪片糕那已经是最高兴的事了,桂圆、红枣、金针、木耳这些是连影子都看不到,买水果、上饭店就餐那简直就是梦想。

吃不饱的同时,穿不暖也是常见的事。衣裤不仅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还得老大穿了老二穿。中山装和中式衣是那时的国式,不管是男是女,大家都以蓝、灰、黑、军黄为主颜色,毛线衣、呢制服则是凭票供应的紧俏货,一般人家都是穿着多年的棉衣棉裤御寒,条件好些的过年做件布罩衣套上,有件卫生衣那就相当的满足了。

一家七八个人住一间低矮老平房在当时也是司空见惯的事。屋里床靠床,几个孩子一条被子挤一床,床后有一专供妇女用的马桶,男人方便只能到外面那露天没顶的毛坑外排队轮流蹲坑。冬冷夏热,没有一件家用电器可解盛夏夜晚那难熬的热浪,只得吊些井水泼于门前,支起竹床在外过夜。那时烧的是煤球,喝的是井水,宣传画里的共产主义天堂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放开肚子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

那时,贤桥至灯笼巷的电影院百余米范围便是县城的商贸中心,其余大多的老街小弄都是冷冷清清的。旅游更是闻所未闻的新鲜词,更谈不上有一家旅游公司,能坐上一次人挤人的绿皮火车就已经很了不起,城乡都是沙石土路,公路汽车一过灰尘到处飞扬,即便是坐在车内的人也大多蓬头垢面。

物质生活艰难贫困,精神世界也无聊空虚,书籍是一种公式化的口号,每天传入耳边的仅仅就那八个样板戏……

直到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后,忽如一夜春风来,人们积蓄已久的能量逐渐得到充分的发挥,各行各业捷报频传,“四化”建设日新月异。这其中的头等大事便是发展农副业生产,解决了人们的温饱,废除了票证计划供应制度,丰富了各类商品货源,市场到处呈现出一派品种繁多、数量足、高中低档次皆有的繁荣景象。

这其中,吃类品种是应有尽有,平常日子吃的菜肴都比以前过年的品种多、档次高,山珍海味也成了随便的家常菜,上饭店、下馆子成了常有的事。服装的变化也让人眼花燎乱、目不暇接,不管是商场、马路、办公场所和家里,女性们都可打扮得花枝招展,男性们则多是端装气派,孩童如春天花蕾,阳光般灿烂,就连老年人也活力满满。

举目眺望,到处商场林立,高楼大厦连片成方,宽敞的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老旧的棚户区被焕然一新的新楼房取代,家家户户的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清新明亮,彻底告别了外出上厕洗澡的窘境。小区内树木、花草相映成景,环境宜人。

物质生活的丰富也极大地提振了精神世界的百花盛开:教育、文化、艺木、旅游……都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兴盛。

七十载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经济总量攀升至世界第二,小城丹阳也奋勇争先,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前列。如今,家乡的一些乡镇规模和镇容镇貌都远远超过了当年的县城。七十载坚持发展使祖国旧貌换了新颜,使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尽情讴歌改革开放,也祝愿祖国的明天更加辉煌!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