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实小:非遗文化进校园传统教育润心灵

核心提示: “咚咚咚……锵锵锵……”9月29下午,还未走进丹凤实验小学的大门,就能听见学校里敲锣打鼓的热闹声音。原来,一场“非遗游园庆国庆”的活动正在“上演”。

本报记者 唐菀滢 魏郡玉 通讯员 符文豹 文/摄

图为“非遗游园庆国庆”活动现场。

“咚咚咚……锵锵锵……”9月29下午,还未走进丹凤实验小学的大门,就能听见学校里敲锣打鼓的热闹声音。原来,一场“非遗游园庆国庆”的活动正在“上演”。

非遗“气息”弥漫校园 非遗展示鼓舞人心

正则绣、烙铁画、糖画、剪纸、微雕……当天下午,在丹凤实小的校园里,一字排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吸引了1800多名师生驻足观看,流连忘返。

此次活动分为文化展览、参与体验两个环节。文化展区内,各种作品外观精美、造型栩栩如生,同学们用急切的眼光探触着每一件作品所传达的灵动与丰润,用好奇的心灵感受着每一件作品所承载文化的博大与精深,流连其中,久久不愿离去;在体验现场,特邀而来的十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对学生进行了技艺讲解,手把手教学生进行了体验制作。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动手操作,并不时与传承人交流互动,现场气氛温馨而热烈。

据了解,丹凤实小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学校通过剪纸、刺绣、舞龙、舞狮、篆刻、趣味体育等民间文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享受民间文化的熏陶,把学校特色项目“民间艺术”发展为学校的品牌特色“民间文化”,把学生“技能学习”发展为学校“文化教育”,达到以文化人的育人功能,让教育回归“本真”。

非遗保护传承不遗余力 非遗民俗在校园发扬光大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需要保护,更需要传承。对此,丹凤实小在近两年做了有益尝试。“我校以省级项目‘新龙文化浸润儿童合作自立品格’为抓手,寻访丹阳本土的非遗传承人,让他们带领我们的同学‘乐学其中’。”丹凤实小德育处主任陈春红告诉记者,目前,剪纸、烙铁画等社团都相继开设,立足学生的基础与各年级的能力发展指标,学校以年级开设的校本项目为基础,设计出各年级的主题;着眼学生的差异发展,针对不同年龄制定非遗研学手册和指南,引发自主思考、探究热情。在校本课程中习得技法的基础上,一定会有孩子愿意再走近一些,对这些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甚至传承。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丹凤实小校长宗立希望通过这样的教育,能让传统文化成为一种符号和印记,留下一段美好的记忆。他还告诉记者,“近年来,我校着力打造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的新教学模式,将中华龙文化与社团紧密结合。”他说,从2017年开始,丹凤实小就开始以“中华龙文化”为载体,依托文化自信,选择丹阳非遗文化和国家课程中的中华龙文化等资源,通过搭建龙腾平台、建构龙品教师、形成龙乐评价,让学生乐学、勤学、善学,形成自信、自强、自立的品质;引导教师悦读、悦历、悦心,形成一支乐教、勤教、善教的教师队伍。从而以“龙”的舞动带动丹凤全体师生更加和谐、灵动地发展。

不仅如此,学校每学期都会举行“龙文化学习周”“龙文化展示月”,每年举办一次“龙文化艺术节”。同时,学校和中华龙凤研究中心、丹阳市水晶山民俗馆、丹阳市凤美龙狮表演协会、延陵柳茹传统文化街密切联系,拓展龙文化的资源,带领学生去参观、去体验,亲近龙的传人,在行走中感悟,在实践中成长。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