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水平教师团队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核心提示: 近年来,省丹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教师专业标准为指向,突出高水平教师团队的建设工作,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教学科研的积极性,促进教师自主反思、自主提升、自主发展,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被镇江教育局推荐参加“江苏省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的评审。

建设高水平教师团队 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省丹中“校本研训”工作综述

省丹中校长 朱禾勤

省丹中笔架山

近年来,省丹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教师专业标准为指向,突出高水平教师团队的建设工作,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教学科研的积极性,促进教师自主反思、自主提升、自主发展,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被镇江教育局推荐参加“江苏省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的评审。

振奋精神

激发教师团队的工作热情

多年来,学校坚持“大成教育”理念,定期开展师德专题学习、新教师入职宣誓、青年教师主题演讲、优秀教师报告会等活动,重视教师办公室文化建设,秉承“爱生、博学、善教”的优良教风,努力营造风清气正、潜心育人的氛围,大力弘扬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打造“学习、研究、成长”共同体,以引导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模范践行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善自己的教育行为,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实现“正谊明道、成德达材”的育人目标。

全校倡导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我们从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学生教育管理、团队建设等多个方面分层设立表彰项目,突出优秀团队的评选表彰,突出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优秀教师的表彰,鼓励教师积极进取,努力奋斗。通过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工作室”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倡导教师创优争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身。

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探索实行学校、学生、教师等多方参与的评价办法,有机整合绩效考核、岗位等级考核、年度考核,变结果型评价为发展性评价。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对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实行动态管理。加大对拔尖人才履职的考核力度,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发展促进会基金的激励作用,突出对优秀教师的考核与奖励,不断壮大优秀教师群体。

积极开展有利于教师团队建设的文体活动、竞赛活动、拓展活动等,增进教师间的相互理解,构建朴素和谐、团结互助、合作共享的同事关系;提高教师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坚定职业信念,增强团队凝聚力,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建设教师成长共同体。

强化研修

构筑高水平教师的培训体系

落实好以“教学五认真”为核心的教学常规要求,进一步完善以集备为主要载体的基础校本研修,把集体备课与课堂教学研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自主备课,轮流主备,集中研讨,调整反思等环节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定期邀请专家开设教育教学主题讲座,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组织好每学年的对外公开教学活动,深度推进“同课异构”“一课多模”课堂教学实践。

指导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丰富教师阅览室的教育教学期刊种类,购置中国知网、人大复印资料数据库、泛在微讲堂等数字资源,为教师的自主研修创造条件。结合学校创建省“智慧校园”,创新教师研修形式,积极推动互联网+教师研修,建设“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的选学服务平台,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实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启动教师“悦读、悦写”工程,组织各层次读书分享活动,按季度开设“读书分享会”“读书札记展评”,让读书成为每位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需要和自觉行为。

建好教师研修平台,开展“推磨”听评课、“新秀·名师擂台赛”、教科研沙龙等活动,利用好名师工作室、“三校创新人才培养联盟”“六校联盟”等学习共同体,为教师提供多种学习、研讨、展示的机会和平台,提高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凝心聚力

提升教师团队的工作成效

德育工作团队。强化全员育人意识,提高教师德育能力。积极完善班主任双向选择制度,通过专家讲座、外出进修、岗位实践等多种方式,帮助任课教师掌握实施学科德育建设的方法和技能,不断提高教师实施学科德育的能力。

品牌学科教师团队。按照“立足基础,发挥优势,打造特色,形成品牌”的策略,认真实施《省丹中品牌学科建设实施方案》,使我校一批教师学科达到省市级优秀教师团队的水平。充分发挥备课组在教学研究中的主体作用,跨年级组建学科中心组,围绕“提高新授课教学有效性”“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如何上好复习课”等主题,就如何设计教学流程和教学结构、如何把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特点作为基本的关照点等问题,通过提前研究、率先实验的方式,推动全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年级教师团队。加强年级文化建设,通过共同的愿景,来建立年级教师命运共同体;准确定位行政管理人员、班主任、备课组长的责权利,深入开展以年段工作为特点的校本教研,提升教师年级工作的业务水平;强化团队意识,实施捆绑式的评价与奖励。

行政管理团队。以“德高、业精、善管,勇于担当,具有向心力、凝聚力和执行力”为目标,建设好学校管理团队。加强青年干部培养工作。一是强化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二是注重对青年干部的实践锻炼,为他们提供更多机会,使其在困难中历练、在实践中成长;三是加强对青年干部的教育培训,增强青年干部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

教育科研团队。我校以教改项目和研究课题为核心,组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跨学科的教育科研团队。每个学科都有大市级以上课题,教研组成员人人参与或主持课题研究。各个教育科研团队要有相对稳定的主攻方向,要积极参与省市规划办的研究活动,承担本校课题研究、指导、交流等工作任务。鼓励大胆探索,凝聚研究力量,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积极争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支持,使教科研团队成为教师的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和成长共同体。

服务保障团队。积极筛选符合后勤工作特点并能胜任岗位工作的后勤管理人员,形成学校廉洁、高效的服务保障队伍。加强管理和培训,努力使后勤管理人员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有宽广的知识面,成为一专多能的新型人才。

任务驱动

推进教师发展的梯队建设

分层推进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使广大青年教师完成“1年”成长(成为合格教师),“3年”胜任(成为学生和家长满意的教师),“5年”成为校级骨干(在校内各学科中业绩优秀),“8年”成为市级骨干(成为市级教学能手或骨干教师)。

遴选各学科教师组建拔尖人才培养梯队,采用“任务驱动式”培养模式,通过聘请专家团队,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指导,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以重一线、重实践、重业绩、有影响、能示范为标准,帮助教师提炼教学风格,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形成成果,开辟教育高层次人才选聘及新时期教育家成长“绿色通道”,力争每门学科培养1~2名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高水平教师。

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鼓励教师参与提升跨学科素养的相关学习,支持教师参加大学选修课程辅导培训,帮助教师拓展相邻、相关学科知识,帮助教师由单一学科型教师转变为符合学校课程创新需求、具备跨学科素养和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的多能型教师。每年派出教师参加高校选修课程辅导培训,使一批教师能成为一专多能的创新型教师。

推动紧缺型师资培养。通过与高校或社会机构合作,加大校本课程教师和社团指导教师相关能力的培养,提升专项工作的教师指导水平。每学年组织创新实验、高端奥赛辅导、高校自主招生辅导、劳动技术、3D打印、智能机器人等项目教师外出培训。

责任编辑:汤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