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向阳 踏浪高歌】壮丽70年,看丹阳翻天覆地之变化(7)

核心提示: 即日起,本报推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丹阳发展成就巡礼”新闻专栏,多方位报道70年来丹阳人的获得感、幸福感,营造共庆祖国华诞的浓厚氛围。敬请关注。

70年,从“一条小街贯穿全城”到“沪宁线上重要的新兴中心节点城市”

一位环卫工眼中的城市变迁

今年72岁的张志英早年住在河阳,1976年左右和丈夫搬至现西门杨家庄。“那时候好不容易四处凑钱盖了两间平房,也只能选在又偏又荒的地方。”张志英说,虽然现在自家周围已是气派成规模的居民区了,但当时她家却是被荒田、水塘、坟地包围着。“几十年来,我们这片的变化简直翻天覆地,房子密了,人多了,路也通了。丹阳城的变化更不用说了!”

进城后,张志英便成为了一名环卫工人,直至1998年退休。“我扫了十几年马路,都是在同一个区域,也就是现在的八佰伴那片。因为来回都是走新民路,可以说,我是亲眼看着这条中心路和贤桥商圈越来越繁华的。”在张志英的印象中,20世纪80年代的新民路很窄,路两旁都是低矮的住户,后来随着道路越来越宽、越来越好,楼房也越建越高。“从前城里也就一条新民路,其他基本没有水泥大道,然后渐渐水泥路多了,路和路的连接也多了,再然后就是到处都能见到沥青路面,各条道基本都能通到要去的地方。”在张志英看来,如今丹阳的道路就是四通八达,人们出行也方便得很。“我们早年出门都靠腿走,后来慢慢有了自行车,再然后有了摩托车、电动车、汽车,像我现在出门都是乘公交车,凭老年卡还免费,多方便!”

作为城市美容师,张志英感受到的城市之变不仅仅在街道的变宽变好。“以前自来水也不是家家都通,现在已经找不到没有自来水的了;以前我凌晨出门扫地路上基本看不见,偶尔几个灯泡也照不亮,现在路灯都智能照明了;以前我们吃过晚饭都只能在家歇着,现在每天都会到河边步道散步或者去广场跳舞;以前我们放假了最多也就是亲戚间串串门,现在一眨眼的功夫就能到旅游景点了。”张志英觉得,丹阳经过几十年的飞速发展,越来越有“现代化大城市”的样子了……

丹阳城市变迁曲

资料显示,始建于三国的丹阳县城,时为土城。至明代,筑砖城,而后逐步向东延伸。至解放前夕,城内建有大小商业街道和巷道各17条。新中国成立后,对旧城逐步进行改造和拓建,街道、河道、房屋、供水、绿化等建设均取得显著成绩。至1985年,城区已形成以新民路、城河路相交处的贤桥广场为中心,东起老九曲河,西至杨家庄,南起气象站,北至观音山的格局,城区面积由1949年的2.7平方公里扩大到5.67平方公里。

20世纪90年代前后,老城区实施了大范围、大面积的片区改造。进入21世纪前后,旧城改造由重点地区的布点改造转向大范围、

全方位、立体式片区改造和临街两侧的条区改造,并突破了原来编制的旧城改造仅限于老城区的规划。改造过程中,做到与内城河整治、道路拓宽、基础设施下地、临街两侧出新和城市亮化工程相结合。

至2005年,我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行政、会展、体育三大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城乡河道疏浚全面展开。城河路、丹凤北路、北环路改造出新工程及区域供水、天然气输入、新型垃圾处理系统等重点市政设施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

“十一五”期间,我市狠抓规划布局,注重打基础、利长远,拉框架、拓空间,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城市化突破”迈入组团发展的新时代。累计投入城乡建设资金180亿元,建成区面积扩大7平方公里,城市化率提高7.70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一主一区三组团”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建成城市外环、通港路、机场路等主次干道,联接镇(区)板块,形成“两环八射十互通”大交通框架;成功争取高铁设站,新建沪宁高速河阳互通、常泰高速新桥枢纽,沪宁经济圈、长三角一体化“同城效应”得到凸显;建成区域供水、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天然气利用、电网改造、数字信息网等一批基础设施,城市功能不断健全;全面开展“三创三清”,绿化、美化、亮化和城乡河道疏浚工程扎实推进,一个现代气息、生态宜居的江南水乡城市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十二五”期间,我市演绎了一部艰苦卓绝的“建城大业”,以不留退路、背水一战的“亮剑”精神,干成了一批多年来想干而没有干成的大事难事,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连续两年排出30个民生关联度高、社会关注度高的工程作为硬任务,向社会公开承诺、严格兑现;全力加大就成改造和新城建设力度,金鹰天地等一批重大城市综合体,姜家园等一批重点片区改造,万善公园等一批重点民生工程,人民大桥等一批重点交通工程顺利实施,城市外环和重要连接线全面打通,城区道路微循环系统逐步构建,一大批城建重点项目的实施让城市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关停转迁所有化工企业,沿江电镀整治园建成运营,基本实现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太湖流域考核断面水质明显提升;新建一批重点基础配套设施,出新改造一批亲水生态走廊和公园绿地,建成一批特色美丽镇村,创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被评为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城市。

70年艰苦奋斗、内外兼修,丹阳城面貌日新月异。从一条小街贯穿全城的小城,到沪宁线上重要的新兴中心节点城市,我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了近5倍,交通路网交织延伸,美丽乡村、公园绿地、城市综合体错落有致,高铁梦、大学梦梦想成真,丹阳人的生活家园更加舒适宜居、美丽和谐。

撰稿:尹媛 陈静

丹阳日报庆祝国庆特稿,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责任编辑:汤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