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我的村!中央媒体走进丹阳集中采访美丽村庄

核心提示: 27日下午,由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民日报、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中国农村杂志社的7名记者组成的中央媒体采访团来丹

本版撰稿、摄影记者 丽萍

鸾集翔村落内木桥、河塘、民居构成一幅绝美的田园风光。

采访团现场查看大荆村农户家的收集厨房污水的处理设施。

采访团在红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参观民间剪纸艺术。

走,下乡去!27日下午,由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民日报、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中国农村杂志社的7名记者组成的中央媒体采访团来丹,利用半天时间,深入吕城镇虎墅村大荆自然村和访仙镇红光村鸾集翔自然村,开展“走进美丽村庄”记者行活动。新华日报、江苏卫视、镇江日报、镇江电视台等省、市级媒体记者前来进行了报道。副市长贺云华全程陪同。

近年来,我市农村工作围绕“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村美起来、让农民富起来”的总体思路,以“美丽乡村”创建为引领,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全市涌现出一大批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幸福家园。此次采访活动聚焦我市美丽乡村典型,充分利用一线主流媒体优势,宣传报道他们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积累的新思路、新经验、新成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区域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第一站:大荆村,污水治理让农村更宜居

美丽乡村,从垃圾分类开始。大荆村村口的垃圾分类收集亭格外引人注目:红、蓝、绿、黑色的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有机易腐、其他垃圾等分类垃圾箱整齐地排成一排。这个江苏省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示范点向记者们展示了新时代农村的新面貌,洁净的村庄小路,路边盛开的鲜花,构成了一幅简单而美好的画面。

“大荆村兴建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采用厨房油污分离、定期回收的方式,可以运行20年。”据介绍,该村共有居民93户,从2017年开始,村里实施村庄生活污水治理,投资近100万元。“把原有砖砌的化粪池全部挖出,换上三格式玻璃钢化粪池,彻底杜绝渗漏现象,厨房出来的油污水我们也装了隔油隔渣井,只要有污水排出就全部进入管网,污水应收尽收,然后进入终端的污水处理设施。目前,污水全部达标排放。”水务集团党委副总经理胡国庆介绍说。“这个办法好,经验值得推广。”记者们不住点头,他们还就村庄生活污水的施工材料、施工质量、运营模式等进行了深入交流。随后,他们采访了当地村民和干部,了解该村农村污水处理、门前屋后保洁制、党员责任制建设等情况,捕捉记录所到之处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在大荆村看到的关于生活污水的处理和改厕的处理,是当地根据实际进行的小规模、低成本的一种做法,它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方便又实用,这种接地气的治理模式适合大多数农村地区,其经验做法值得推广。”中国农村杂志社记者刘娜说。

大荆村只是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一个缩影,像这样的特色村庄,我市还有很多。2016年,丹阳被省住建厅列为首批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后,就出台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和专项规划,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因地制宜、逐步推进”的总体思路,采用市场化运作、项目总承包形式,委托专业化公司负责实施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计完成投资3.03亿元,388个村庄中已有205个建有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完成污水管道敷设763公里,约2.9万户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第二站:鸾集翔村,乡风文明让乡村更美好

鸾凤集翔地,山水悠然乡。走进鸾集翔村,入眼便是错落有致的民居,碧波荡漾的村前水塘,迂回蜿蜒的廊桥,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水墨丹青般的生活画卷赫然呈现在记者们眼前。

自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该村坚持“美丽宜居、幸福和谐”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四大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大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描绘出了一幅生活新画卷。同时,生态微家、文化微家、党员微家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进群众。在村中,记者们边走边看,进村入户,与村民们交谈,亲身感受和了解该村在打造美丽乡村、文明乡风以及发展乡村旅游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大家对该村立足实际,在志愿服务中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推进移风易俗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天蓝地绿水清,确实是一个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随行的记者不禁感叹道。他们说:鸾集翔村的美,美在宜人的自然环境,更美在乡风民风、美在人文情怀。老树、河塘、村庄的融合,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天人合一在这里得以完美体现。

逛美丽村落、挖先进做法,在半天的采访行程中,记者们边走、边看、边听、边采访,近距离感受了我市美丽乡村的发展和变化,对我市全新的绿色发展理念和实践也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知。“走进村里,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干净,一路上几乎看不到垃圾落地,甚至村里的犄角旮旯都很干净整洁。在对村干部进行一系列采访后,发现他们在乡村文明建设,包括村民行为规范的引导上都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可以说,这里的乡村在打造‘外在美’的同时更注重‘内在美’,让人耳目一新。”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记者向雨瑶说,美丽乡村只有内外结合,才能促进自然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她表示“以后有机会还会来丹阳,以一个游客的身份。”

一路采访过来,记者们纷纷点赞丹阳的美丽乡村建设,一致认为这里农村的“颜值”都很高。他们表示,丹阳的乡村各有特色,在建设上是因地制宜、各有其美,让城里人来到农村旅游时能有不同的体验,这种差异化就是最好的发展路径。他们将会通过自己的镜头和笔头,运用各种媒体平台宣传丹阳,推介丹阳,让更多人知道丹阳、关注丹阳。向雨瑶说:“丹阳的乡村特别吸引人的眼球,以后我会多关注丹阳乡村的发展,希望丹阳乡村越来越好。”

中央媒体,为什么选中丹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近年来,丹阳对标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任务加以推进,加快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质增效。

自2011年起,全市实施村庄环境整治行动,累计投入约20亿元,完成2828个自然村整治,打造了一批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社会和谐的美丽乡村。目前,1个村获得“国家美丽宜居示范村”称号,8个村获得“江苏省美丽乡村”称号,1个村获得“江苏省康居村庄”称号,一批镇村获得镇江市美丽宜居镇、村称号。2019年,我市将新增55个丹阳市级美丽宜居乡村。

村庄环境整治,既要“面子”更重“里子”。同理,只有筑牢“里子”,才能撑起“面子”。我市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为各个村庄分别“量身定做”一套“清肠方案”,逐步实现“水清、地洁、环境美”的人居环境。截至去年,完成投资3.03亿元,205个村庄建有生活污水治理设施。今年,我市继续投资3500万元完成33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在“厕所改革”中,截至去年,我市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88.19%。今年将新增无害化户厕5000座,目前为止,已累计完成3945户改厕任务,完成全年任务的78.9%。

与此同时,我市还以“水美乡镇”“水美乡村”建设为切入点,通过实施沟塘清淤、村庄绿化、道路建设、垃圾集中排放、污水处理系统等内容,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提档升级”。2014年至2018年,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建成“水美乡镇”4个、“水美乡村”37个。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