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由于缺少人手,吕城镇井园村残疾人冯得志种植的黄桃近三分之一烂在了地里;今年,村委会、村民和爱心人士纷纷上门帮忙,而村里的这群老人最让他感动——

七旬老人“组队”义务帮卖黄桃

核心提示: 吕城镇井园村村民冯得志种植的黄桃陆续成熟后,由于他身患残疾,一个人无法短时间内完成采摘、分拣、包装和销售

图为村里的老人在冯得志的基地里帮忙包装黄桃。

记者 贺丽华 摄

本报讯(记者 贺丽华 通讯员 赵理章)26日,本报头版刊登的一张照片引发关注,吕城镇井园村村民冯得志种植的黄桃陆续成熟后,由于他身患残疾,一个人无法短时间内完成采摘、分拣、包装和销售,于是一批又一批的爱心人士纷纷上门提供帮助。都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一个月来,冯得志深刻体会到了,心里也充满了感激。“其实今年黄桃的产量是不如去年的,但销售额反而要高出很多,因为大家采摘及时,所以烂在田里的桃子很少。”冯得志说,这段时间,不仅有爱心人士的接力帮助,还有村委会帮忙寻找销路,更有村里一些七旬老人的每日坚守,他们每天早晨6点左右准时出现在基地,直到晚上7点左右才回家,这样无私的付出让冯得志很是感激。

 

今年36岁的冯得志,命运十分坎坷,12岁那年,在一次拉板车的过程中,不慎导致脊椎受伤,23岁那年更因手术不成功,导致残疾。但即便如此,他也从未放弃过,在外找工作不易,那就尝试在家里做些什么。这些年来,他养过猪、种过菜,还学过缝纫,但收获都不大。直到5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一位外地人手中接过了村里的一片黄桃苗承包地,开始专注种植黄桃。

“前3年都没有挂果,直到第4年,也就是去年,终于产了3万斤左右的黄桃。”冯得志对记者说,然而,去年的销售情况并不好,一方面是因为黄桃长得小,每个只有三四两重,卖不出好价钱,另一方面是因为采摘不及时,导致有近三分之一的黄桃都烂在了地里,“家里只有我和父母,我行动不便,父母又身体不好,所以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么多黄桃烂在地里,当时心里真的非常难过。”

据冯得志介绍,今年黄桃的产量在2万斤左右,虽然没有去年多,但好在个大,即使是小的黄桃也有七八两重,大的能有一斤多重。更重要的是,今年他多了很多“帮手”。“这一个月里,不仅有一批又一批的爱心人士陆续到基地里来帮忙,村委会也是想尽办法帮我寻找销路,还有村里的一些老人更是每天一大早就来‘报到’。”冯得志高兴地说道,有时候几十个爱心志愿者一起在基地里忙得热火朝天,那场景着实让人感动。

不过,对冯得志来说,最让他感动的还是村里这些老人的无私付出。冯得志说,这些老人都已年过七旬,最大的今年已经78岁,但这段时间,他们每天上门义务帮忙,从早晨6点左右赶到基地,一直到晚上7点左右才回家。“他们年纪虽大,但做起事来丝毫不比年轻人逊色,采摘、分拣、包装、清扫、销售,他们什么都干,尤其是在这么热的天气里,每天坚守在这里,非常辛苦。”冯得志说,有一些顾客需要送货上门,在他忙不过来的情况下,一些体力好的老人竟然二话不说就骑着电动车甚至是电动三轮车去送货了,老人们无私的付出让他真正体会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在大家的努力下,目前冯得志种植的黄桃已经基本销售结束。“因为采摘及时,今年的得桃率非常高,而且卖的价钱也好,相比去年每斤3元的售价,今年每斤高出了2元,另外,今年气候也特别适宜,上市时间持续了一个多月,所以销售情况很不错。”采访时,冯得志很是高兴,他感谢所有帮助他的人,更感激村委会和村民的支持,虽然未来之路不可预期,但这将是他勇往直前的动力。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