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眼镜名宿的精彩“突击”

核心提示: 他是中国生产树脂镜片第一人,经营的眼镜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历经市场风雨,见证了中国商业力量的壮大和中国制造的崛起。他就是汤龙保,万新光学集团董事长,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企业家。

本报记者 鹏翔 通讯员 步玉琴

他是中国生产树脂镜片第一人,经营的眼镜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历经市场风雨,见证了中国商业力量的壮大和中国制造的崛起。他就是汤龙保,万新光学集团董事长,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企业家。

自小过苦难生活

汤龙保是农民的儿子,童年时和爷爷、奶奶一起过着拮据的生活。对于少年汤龙保来说,物质的贫乏是他最深的记忆。

1970年,汤龙保虽然考取了高中,但因家徒四壁被迫中止了学业。生产队长看他家实在困难,安排他进了队办企业——大坟眼镜厂,做了磨玻璃镜片的磨片工。

带着改变自身命运的迫切渴望,汤龙保特别勤奋刻苦、善于学习,没过多久,汤龙保就成为厂里出类拔萃的技术工人。

然而,由于工作条件差,加上长期劳累,一年多后,汤龙保生了一场病。尽管厂里为他调了一份相对轻松的工作,汤龙保还是经常感到难以承担劳动负荷。命运虽无情,汤龙保却不屈服,他一再告诫自己,坚持、坚持、再坚持,而他也终于坚持了下来!

苦难的童年,命运的多舛,艰苦的环境,锻造了汤龙保勇于顽强拼搏、敢于挑战命运的性格。

含辛茹苦跑业务

上世纪七十年代,队办企业还只是计划经济不足的“补充”,这就注定其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因为没有计划原料供应,汤龙保工作的眼镜厂玻璃毛片货源断了,眼看厂里就要无法运转。为了给企业趟出一条生路,汤龙保毅然奔赴安徽凤阳玻璃厂,以自己的技术换取凤阳玻璃厂的供货保障。半年的对口扶持,他不仅帮这家企业办起了一个磨片厂,保证了自己企业的原料供应,也借此熟悉了玻璃镜片生产的全套流程。

半年后,汤龙保回到厂里,又面临着另一个问题,堆积如山的眼镜找不到出路。他又主动请缨,踏上了找市场的销售之路。

背着产品,汤龙保跑工矿企业,跑劳保商店,只要有需求可能的地方,他都会去推销。当时苏州、上海和北京的国营企业几乎主导了整个中国眼镜市场,因为来自“农村小厂”,汤龙保推销过程中尝到了太多的冷眼和拒绝。但他锲而不舍,一年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最长的一次,他在外出差71天,摸清了西北、东北和中南市场;最艰苦的时候,他出差常住澡堂、候车室,或晚上坐车白天工作;最远的一次,从上海到乌鲁木齐,坐了86个小时火车,只为了一笔可能存在的订单。汤龙保还记得,自己拿到的第一份订单,是在新疆克拉玛依的一个油田,1万元的平光劳保眼镜成了眼镜厂当年最大的一笔订单。

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有了采购自主权,经济有了活力,乡镇企业的干劲被极大地激发出来,汤龙保所在企业更名为镇江市眼镜厂。1979年,汤龙保凭着骄人的销售业绩被提拔为供销科长。多年的心血没有白费,因为熟悉市场,他成为企业决策的重要参与者。1984年,汤龙保成为经营副厂长,主管销售。1985年,企业销售超过1000万元,利润达到500多万元。1987年,销售更是达到了1800万元,利润达到800多万元。

到国际市场“淘金”

1988年,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境外眼镜产品如洪水般涌进了中国市场,国内眼镜行业受到严重冲击,有的国营大厂被逼到停产甚至倒闭境地。汤龙保所在的企业虽已升格为镇江眼镜总厂,也未能在这波冲击中独善其身,企业也一度陷入困境。

1992年,镇党委、镇政府将镇江眼镜总厂一分为四,万新公司是其中之一。随后,汤龙保临危受命,成了万新公司的“当家人”。

他上任后,做的头件事情就是对市场分析。他认为,之所以经不起境外产品的冲击,关键在于品质和设计。

生死抉择,企业出路在哪?汤龙保常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苦苦思索。那一年,因为压力太大,他的头发大把大把掉落。企业要在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必须生产出能与洋货相抗衡的产品。汤龙保下决心一搏!他毅然花重金聘请韩国和日本工程师来万新指导生产,以求产品提档升级。当年底,万新就生产出了可与韩国镜架一较高低的产品。可是市场上就是有偏见,认为材料无法与洋货比,客户不接受。汤龙保做出了一个大胆决策:试一试“墙内开花墙外香”,暂时放弃国内市场,进军国际市场。

1992年底,汤龙保带队赴香港,首次参加国际眼镜展旗开得胜,当时就被德国客户看中并下了订单。第二年,他又带队赴北京眼镜博览会,与英国、美国等国外客商签下了订单。从此,国际市场对万新公司敞开了大门。

生于忧患的汤龙保,对市场商机有着敏锐的嗅觉。1993年,他发现树脂镜片开始在国际市场热起来,而国内行业中尚有许多技术壁垒没有突破。汤龙保带着技术人员住进厂房,没日没夜地搞研发。当时万新公司有一口废弃的深井,很快被研制中报废的镜片填满,后来又挖了一个大坑来填埋废镜片。在经历多次失败后,汤龙保终于成功了,他也成为了“中国生产树脂镜片第一人”!

1995年,万新销售达到1500万元,2004年,更是增长到了2亿多元。随后十年间,万新公司产品畅销美国、日本、英国等40多个国家。

国内市场展身手

2003年,汤龙保洞察到国内眼镜企业竞争激烈,并开始脱胎换骨,未来国内眼镜行业的成长空间很大,他宣告万新公司将回归国内市场。

为了赢得市场,他十分注重自主创新、质量管理和品牌塑造。

广东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万新公司利用其对市场的影响力,从这里开始产品和品牌宣传,进而带动国内市场。万新公司还跳过了批发市场的中间商,与国内终端市场直接对接,加快品牌的渗透,以期获得消费者认可。

“爱拼才会赢!”2005年,万新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这在中国眼镜行业生产型企业中首开先河;2006年,“万新”与德国莱宝集团合作,引进了国际顶级镀膜设备;2007年,与全球变色片发明者美国康宁公司合作,推出光变视。2010年,采用了高折射率树脂镜片生产材料,同年与依视路合作,还取得了柯达镜片中国区独家代理权……“万新”在高端镜片市场抢占了“制高点”。

如今,万新公司完成了产品的大布局,从针对青少年近视的防控类镜片,到渐进镜片、减负镜片、再到功能性镜片,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拥有了数十个不同类型的自主品牌。

“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在眼镜行业打拼了几十年,汤龙保获得了镇江市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劳动模范等诸多殊荣,还被授予“五一劳动奖章”。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