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人何元龙藏书7000册 书香浸润“夕阳红”

核心提示: 在我市兴隆苑小区内,住着一位藏书老人,他叫何元龙。这位80岁的普通退休教师,从小喜欢读书,无论是以前教书育人,还是退休在家,书都是他生命中的必需品。近50年,何元龙已收藏书籍近7000册。

本报记者 魏裕隆

乐活

记者 裕隆 摄

 

在我市兴隆苑小区内,住着一位藏书老人,他叫何元龙。这位80岁的普通退休教师,从小喜欢读书,无论是以前教书育人,还是退休在家,书都是他生命中的必需品。近50年,何元龙已收藏书籍近7000册。

少年痴迷看书

走进老人的家中,何老上身穿白色T恤,下着黑色裤子,慈眉善目,精神矍铄。在十几个平方米的房间,各种图书分门别类整齐排列有序,满屋书香。饱读各类书籍的何老,随意提起哪座城市,他都能回顾历史,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我从小就喜欢看书,上高中时,我更是痴迷,在书店看到爱不释手的书,常常是把父母给的伙食钱,省下来买书看。”何老回忆,与书结缘后,只要拿起喜欢的书,就想一口气读完,书籍到他手里好像成了宝贝。高中在省镇中上学时,受语文老师的影响,自己开始喜欢起古典文学和诗词。一有时间,他便去学校附近的古旧书店淘书。当时一看到稀有读本,他就会买下来,时间一长,便对藏书有了兴趣。“那时候我看到李白、杜甫等名人的线装古诗集,就喜欢买下来,慢慢翻看品味。”何老说,上高中时,才真正意识到古旧书籍的价值,开始收藏起书籍。后来,自己每次拿到新的书籍目录,便开始一本本仔细看,看到喜欢的就标注出来,等一有钱就赶快买下。那时每次读到古典文学时,就能感受到其中的魅力,这对何老当时学习上也很有帮助。

爱藏书更会保存书

爱书之人,家中藏书必然不少。在何老的房间内,从文史哲学、政经医学到古典名著,从文献史料、书画诗歌到艺术科学、人物传记,皆有涉猎,其藏书规模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图书馆。为了便于查找,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将书籍按照时间,分门别类进行整理。何老回忆,自己上大学时,勤工俭学,把节省下来的钱用来买书藏书。一段时间,何元龙喜欢上了古代戏曲书籍,还喜欢民歌书籍。“我那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买了一部《六十种曲》,这本书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早的传奇总集,也是规模最大的戏曲总集。它集中了元明两代一些著名的作家作品,很有价值。”在书柜下方,还堆放着各类箱子,打开箱子,一摞摞小人书静静摆放在此,《鸡毛信》《海之恋》《水上交通站》《渡江侦察记》等整齐地摆放着。何老翻出几本书说,这些都是小时候喜欢看的,自己时常翻出来看一看、读一读,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藏书多年,何老也经历了几次搬家,由于未能完好保存好,也损失了一小部分书籍。对于如何保存书籍,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比如放久了就有很多灰尘,容易变黄和被虫咬了。对于这些情况,何老说,保管自己觉得重要的书籍,主要是做好书籍的防霉、防尘、防蛀、等工作。要防止书籍霉变,应把书籍放在干燥、通风处,如果是放在书柜里,书柜的门不应长期关闭,霉雨季节过后,应把书籍置于通风处吹晾,再用软刷或干布除去霉斑。

读万卷书也行万里路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2002年开始,何老就开始按照书中的记载,自行旅游。每年,他都与老伴出门旅游,长途一年去一次,有时候两次,国内基本上都已经玩了个遍。“我们以前最长时间72天,跑六个省,自己出门,一般不跟旅游社,每次出门前,我们会规划好行进线路。”旅游途中,何老对照书本里的描写内容,爬黄山、庐山、泰山,游长江、黄河,到各地名山大川,了解当地风土人情,进行实地考察探究,感受那些文人骚客,如何情景交融,抒发胸怀。何老总结,老年人旅游,必须满足“有闲、有小钱、有好身体”的条件。在外游玩,对照书本,寓景于情,眼见为实,开拓视野,心情愉悦,好像把书读活了。

“出门在外,看到那些美景如画的青山绿水,人文古迹,我就写写游记,消遣自己。”何老笑着说,作为一个书迷,通过读书了解了一些知识,现在又通过实地旅游感受书中文化,再了解当地的历史,感受颇深。他坦言,看书,可以学到知识,丰富自己,从书中可以读懂人生。所以,他经常教育晚辈多读书、多藏书,养成好习惯。他感慨,如今,很多长辈都会留下存款或者房子给儿孙,他以后会把自己的藏书留给儿孙,这是给他们最大的财富。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